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语文教与学:初步研究成果

探究语文教与学:初步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题取得了一些比较显著的研究成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把课题牢牢地贴在课堂教学上,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语文素质的定义、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内容、特征、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原则与方法等。1997年以来,中考语文命题人员基本上是课题组成员,语文素质教育最新的研究成果很自然地被吸收到语文试题中,促进了中考语文考试命题的改革。

探究语文教与学:初步研究成果

本课题取得了一些比较显著的研究成果。在表现形态上,这些成果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点。

1.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课题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之中。本课题自启动之日起,就与教学研究融合在一起全州每年的大小教研活动,都围绕课题研究展开,各市县的教研活动也是如此,其中以巴东县教研室和恩施市教研室最为突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把课题牢牢地贴在课堂教学上,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2.课题理论走在课题实践的前面,并指导整个课题实践。课题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课题理论先于课题实践一步,在指导课题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1996年9月,本课题在提出之前,就已经在酝酿本课题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了。如语文素质的定义、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内容、特征、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原则与方法等。本课题在提出和启动之时,课题的理论构建已经基本完成。因此,本课题五年的课题实践,完全得益于课题理论的先行一步和随后一步的完善。没有成熟的课题理论,就没有成功的课题实践。也正因为如此,本课题五年的课题实践才没有偏离按规律办事的轨道

3.以 “点”带 “面”,形成 “点” “面”结合的课题研究格局。课题组有实验点9个,称其为 “点”,称其它参与学校为“面”。其特点是课题落实在 “点”上,经验推广在 “面”上,形成 “点”“面”结合的基本格局。具体表述是:“点”上抓课题,“面”上抓辐射;“点”上抓群体,“面”上抓组长;“点”上抓导向,“面”上抓落实;“点”上抓经验,“面”上抓推广;“点”上抓成果,“面”上抓质量。“点”与 “面”的接榫点就是在 “点”上召开的规模较大的专题研讨会。(www.xing528.com)

4.课题研究与考试命题方向上的一致,为课题研究灌注了新的动力。1997年以来,中考语文命题人员基本上是课题组成员,语文素质教育最新的研究成果很自然地被吸收到语文试题中,促进了中考语文考试命题的改革。除中考外,各市县、各校的各类考试命题也力图体现这一点。考试命题的正确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后顾之忧,为课题研究灌注了新的动力。

5.把课题管理落实到平时,使课题研究持续规范有序。本课题研究采用州、市县、校三级管理的办法进行,课题实验点和参与实验的学校统一使用 《三年工作流程记载册》和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课题组通过视导、会议、电话、通信、走访等方式,把课题管理贯穿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持续规范有序。

6.以会代培,涌现了一些科研型的骨干学校和骨干教师。课题组始终坚持把课题研讨活动放在课题实验点上进行,每项研讨活动,理论上有主题报告,实践上有研讨课,经验上有交流论文,研讨上有观点论辩,活动上有素质展示,具有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特点。随着课题研究的步步深入,一些科研型学校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风采,科研型教师也一批一批地涌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