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读者意识:探究语文教与学

提升读者意识:探究语文教与学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自清是把 “读者意识”写作观付之于实践的一位作家、学者型教师。同时朱自清先生还认为缺乏 “读者意识”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同时他还特别提到书信文体,认为这是培养学生 “读者意识”的一种好方法。“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理论确立,得益于众多现代语文教育家的倡导和潜心研究,至夏丐尊、朱自清,这一理论才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并得以基本完善。

提升读者意识:探究语文教与学

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写作教学的 “实际应用”之目的,现代语文教育家们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而现代意义上的 “读者意识”写作观的提出,可以说是他们对写作教学的重大理论贡献。

梁启超在对学生的作文教学的要求上强调求 “真”求 “达”的表述观。他说:“事迹要真,写出还要逼真,务要完全表达出自己所想讲的。”(注: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作文教学法》。)“真”是对内容而言,它包括事实的确凿和人的真情实感,做到对事实和读者负责。而 “达”的要求就是一照原样说,二令读者完全明白。他曾说:“为什么要做文章?为的是作给人看,若不能感动人,其价值也就减少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既有对传统写作理论的继承,更有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 “读者意识”写作观的发展。

鲁迅先生在作文的表述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倡导为文之初,要心有读者,为大众着想,“使大家能懂、爱看”。怎样才能如此,鲁迅先生的解释是采用 “白描”手法,“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注: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他在谈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只说些自己的确能懂的话。”“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同时,他也反对虽能看得懂,但语言粗糙乏味的 “浅”“俗”。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的写作语言表述观是辩证的。

阮真是20世纪30年代中学语文教育研究最杰出的开拓者,他在作文教学研究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强调作文教学要崇实致用,倡导重视应用文教学并根据不同社会需要把应用文分为:普通、公牍、职业三类。他在作文拟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作文题目,应给学生良好的刺激,引起他们作文的动机和兴趣。他提示了五种可利用的机会:(1)利用学生实际需要事项;(2)利用读物;(3)利用定期刊物;(4)利用校内服务事项;(5)利用社会服务事项。这对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 “读者意识”是十分有利的,并且他还说:“有实际生活需要的机会,我们要利用,没有实际生活需要的机会,我们也要假设环境,造成机会,去做问题设计。”(注: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为学生提供 “发表”的渠道,培养学生的 “读者意识”。(www.xing528.com)

把 “读者意识”作为写作的最基本方法,并为之作周详思考和策划并付诸实践的是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他说:“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地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不要使读者得到厌倦。”(注:夏丏尊:《文章作法》,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95页。)他说古今文章作法各执其辞,“千言万语都不外乎以读者为对象,务使读者不觉得苦痛、厌倦而得趣味快乐。所谓要有秩序、要明畅、要有力等等,无非都是想适应读者的心情。因为离了读者,就可不必有文章的。”(注:夏丐尊:《夏丐尊论语文教育·关于国文学习》,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8页。)他认为写作须首先考虑:(1)读者的性质;(2)作者与读者的关系;(3)写作文的动机等。文章第一步应当注意于造句用词,求其明了;第二步还须进而求全体的适当:对人适当,对时适当,对地适当,对目的适当。这 “明了”“适当”,自然都是针对读者而言。为求适当,他还具体设计了六个问题,让学生作文时思考:(1)为什么做这文?即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文章应给读者的是实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2)在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即思考文章中心,使读者明了。(3)谁在做这篇文?即明确作者的地位、知道自己应以何种身份向读者说话。(4)在什么地方做这篇文?即思考的是作文的应用环境,以求判定向读者说的话是否适应特定的场合。(5)什么时候做这篇文?思考的是作文的时代观念,以避免对读者说出不合时宜的话。(6)怎样做这篇文?探究的是作文的方法,以确定如何表达易为读者所接受。上述简单易行的方法,就在当今也不能算落伍。

朱自清是把 “读者意识”写作观付之于实践的一位作家、学者型教师。他认为:“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注:朱自清:《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49~150页。)写作练习仅仅把教师当作读者 (使学生惧怕的读者)是无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发表的欲望的。虽然实际上学生的写作对象是有限的,但 “假想的读者却可以很多”。除教师外还有父母、兄弟、地方人士、社会团体、政府、政府领导等等。同时朱自清先生还认为缺乏 “读者意识”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写作中的 “读者意识”,朱自清主张把报纸文字作为写作学习的范文,学生容易从中看出读者与文字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也便渐渐会留心他们假想的读者”。同时他还特别提到书信文体,认为这是培养学生 “读者意识”的一种好方法。因为书信比其他文体有更确切的读者对象,有更明确的传达目的,在教学假设的情境中,更具有逼真性,更易诱使学生进入角色。

综上所述。“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理论确立,得益于众多现代语文教育家的倡导和潜心研究,至夏丐尊、朱自清,这一理论才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并得以基本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