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体系对演员的训练方法和创作原理称之为体验派,要求演员“成为形象”,而不是模仿形象。梅兰芳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其对中国戏剧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要求舞台动作在规定情境中无限地接近生活动作,演员无限的接近角色,达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效果,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不难看出,真、善、美的统一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的核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y)生于莫斯科,是苏联著名的舞台艺术改革家、理论家、戏剧教育家、导演、演员。他14 岁时开始登台演剧,莫斯科艺术剧院是他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于1896 年共同创建的。他一生中共有120 余部歌剧话剧,担任过艺术指导和导演。他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和欧洲的艺术成果,创立了演剧体系,著有《演员的自我修养》《我的艺术生活》等书。他在1936 年荣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并于1948 年在故居设立斯氏博物馆

对于苏联演剧学派而言,他一生的诸多艺术活动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对苏联各戏剧流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是斯氏毕生创作和教学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对演剧艺术领域先驱者和同时代的世界杰出大师的经验总结,包含戏剧、导演、表演方法和教学等系统专业知识的演剧体系。20 世纪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强烈,体系美学思想应运而生,继承了19 世纪俄罗斯革命民主派朴素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它既展现了对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热切追求及俄罗斯艺术的民族特性,又反映了社会进步阶层对舞台艺术所提出的拥有真实生活和深刻思想内容的要求。俄罗斯导演艺术流派因体系在导演工作方面所做的大胆改革得以完善,使导演发展成为整个演出的教育者、组织者、整个演出的思想解释者。体系把演员在舞台上的首要地位强调了出来,通过整体演出展现导演的风格,发展演员的创作主动性;体系把演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性和演出的艺术完整性以及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了出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体系对演员的训练方法和创作原理称之为体验派,要求演员“成为形象”,而不是模仿形象。在创造过程中,要求演员生活在形象之中,并有真正的体验。所以,对20 世纪的世界戏剧文化而言,斯氏的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梅兰芳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其对中国戏剧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厚。在20 世纪30 年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传入中国,并相继出版了他的主要作品乃至全集。他建立的“体验”是能客观地揭示演员创作规律的科学体系的基础,认为再现形象和演员体验时,要为自己身上所产生的创作态度感到高兴,要监督自己,而不是丢失自己的主观思想。在舞台上演员虽然不是和观众打交道,但是何时都不能忘记关注。他认为,创作时要有理智、激情,并形成理智和感情的和谐统一,同时,要善于权衡自己创作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潜力的可能性,善于将最高任务、角色的潜台词、整个剧本传递给观众、善于控制自己,并合理地利用为角色积累的材料,正确地配置这些条件。演员需要能自觉揭示人物的本质,需要在理智指导下而充满崇高精神的“体验”。(www.xing528.com)

他还反对使用如“真正天才具有的创作敏感、直觉、悲剧的激情” “神的灵感” “凭本色表演” 等装腔作势的话来确定戏剧艺术的本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要求舞台动作在规定情境中无限地接近生活动作,演员无限的接近角色,达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效果,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对戏剧艺术的思想倾向性也是极为重视的,要求在情节中戏剧艺术的倾向性自然地呈现出来,在演出中所接受的东西使观众能感悟出来。同时,它对戏剧艺术的感染力也格外重视,并要求与戏剧艺术的倾向性以及生活的真实性和谐统一。不难看出,真、善、美的统一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的核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