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斯拉夫主义的崛起与南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主义的崛起与南斯拉夫人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斯拉夫主义是关于加强和巩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平等、谅解、团结友爱,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共同道路的主张。当时在全南斯拉夫有近32万人在民族成分栏内填写了“南斯拉夫人”,占全国人口的1.7%。南斯拉夫一些人口学家认为,“南斯拉夫人”不断增长的趋势不完全是因为异族人通婚增加的结果。据1981年的一项调查,有15%的南斯拉夫青年人承认自己有南斯拉夫属性。

南斯拉夫主义的崛起与南斯拉夫人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在苏联和东欧国家纷纷鼓吹建立“社会主义新民族”,即单一民族国家的影响下,南斯拉夫的民族政策在60年代初也出现了新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现象便是产生了“南斯拉夫主义”(Jugoslovenstvo)和“南斯拉夫人”(Jугословени)这个族群概念。

南斯拉夫主义是关于加强和巩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平等、谅解、团结友爱,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共同道路的主张。也就是说,对于南斯拉夫大小民族来说,南斯拉夫主义作为一种进步的、唯一可以接受的概念是产生于各民族反对大塞尔维亚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同斗争、共同的人民解放战争和革命的经验,产生于建设社会主义自治社会的经验。或者说,唯有加强和巩固南斯拉夫各大小民族的平等、相互谅解、团结友爱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道路,才能被称为南斯拉夫主义。这种南斯拉夫主义与各大小民族关于自己民族属性的民族意识丝毫不相抵触,而且是各民族语言文化的自由发展的前提。《南共联盟纲领》强调指出:

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一种形式的南斯拉夫主义和渗透着国际主义精神的民主的民族意识不是彼此分割的两种现象,而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把其中任何一面绝对化都必然导致反动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或导致同样反动的大国霸权和对民族自决和平等的否定。

所谓“南斯拉夫人”是指“二战”后南斯拉夫一些青年人在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时所使用的名称。他们之中,有的是父母分别属于两个民族的后代,还有的是前南斯拉夫人民军军官和外交官,以及少数“民族属性未定”的穆斯林,特别是波黑穆斯林,等等。这是南斯拉夫的一个特殊的人群。

铁托总统1969年曾对南斯拉夫人做了精彩的论述:

近来,越来越少听到南斯拉夫这个词,而人们无论写文章还是谈论主要是用联邦一词。我们必须大力强调使用南斯拉夫这个词。我们是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以及其他民族的成员,但是,我们大家又都是南斯拉夫人,我们都是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的公民。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加强各平等民族都属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同体这样一种精神……唯有这样的南斯拉夫共同体才能保证我国各民族的繁荣昌盛和未来。

在南斯拉夫,一般的公民都忠于自己的共和国或民族,在历次人口普查中他们都称自己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等等。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这是南斯拉夫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最好时期。据1964年的一项民意调查,73%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同别的民族关系良好,8%的人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表示满意,只有5.3%的人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好,其他人不持态度。

1953年,南斯拉夫进行“二战”后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在“民族属性”一栏里没有“穆斯林”,当时的穆斯林属于“民族属性未定”的居民。南斯拉夫联邦宪法规定,公民对“族籍”(或民族属性)有权自由表态或不表态。所以,在当时南斯拉夫的党政文件、个人证件和护照,以及新闻媒介中,出现了“南斯拉夫人”,有时也用“南斯拉夫族”。提出“南斯拉夫人”这一主张,其初衷不光是为了让波黑等地“民族属性未定”的穆斯林居民确定其民族属性,也是为了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民族”。这种人为的做法没有得到穆斯林的支持,他们既没有选择“塞尔维亚人”,也没有选择“克罗地亚人”,大多数穆斯林也不愿意成为抽象的“南斯拉夫人”。(www.xing528.com)

所以,起初“南斯拉夫人”并不多。1961年南斯拉夫人口普查时,波黑境内的穆斯林有27.6万人称自己是“南斯拉夫人”,即占波黑人口的8.4%。当时在全南斯拉夫有近32万人在民族成分栏内填写了“南斯拉夫人”,占全国人口的1.7%。

在1961—1991年,“南斯拉夫人”的比例发生了如下的变化:1971年占全国总人口2052万中的1.3%,人数有所减少;在198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报“南斯拉夫人”的人迅速增加,占2243万总人口中的5.4%; 1991年,南斯拉夫危机爆发,面临内战,其时“南斯拉夫人”的人数又急剧下降,只占2353万总人口中的3%。这就是说,在1971—1981年的10年间,这部分人口从占总人口的1.3%增加到占5.4%,即从27万多人增至122万人。

南斯拉夫一些人口学家认为,“南斯拉夫人”不断增长的趋势不完全是因为异族人通婚增加的结果。除一部分前几次人口普查中报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的人而在后来的普查中改报“南斯拉夫人”以外,有一些人口增长率极低甚至下降的古老少数民族群体,如匈牙利族、罗马尼亚族、意大利族、保加利亚族、希腊族等,其成员在普查中报了“南斯拉夫人”这一事实也是其原因之一。此外,从社会、年龄和教育的角度来看,报“南斯拉夫人”居多的还是年轻人、城市人和受过教育的人。

据1981年的一项调查,有15%的南斯拉夫青年人承认自己有南斯拉夫属性。一般来说,在民族混居地区,“南斯拉夫人”的人数多一些。

在1985年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有许多青少年都把“南斯拉夫人”放在第一选项。在穆斯林、马其顿、黑山和塞尔维亚的青少年中,这个比例高达76%—80%,而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青少年中,这个比例低一些,约为49%。

在随后的民族矛盾和冲突中,“南斯拉夫人”的人数不太固定,他们时常因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南斯拉夫经济衰退、社会和民族矛盾激化,国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所以,在80年代末的一次民意调查中,选择“南斯拉夫人”已经毫无意义,几乎每一个公民都宣布自己是属于某个共和国或某个民族的人,以参加接踵而来的自由选举。

南斯拉夫人群在缓和民族矛盾和民族关系方面是一个缓冲器。如果他们的人数更多一些,也许对解决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会有更大的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