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迷茫中的自我救赎:创投42章经中的转变

迷茫中的自我救赎:创投42章经中的转变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5个月里,周奕一直处于认知和判断缺失的阶段。但他一直在调整,试图把自己从迷茫中解救出来。第六个月,周奕终于鼓起勇气自主地推了一个项目上去。角色的转变让周奕的思维方式开始更加接近一个成熟的投资人。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结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冷暖自知。而开枪,是获得反馈的第一步。

迷茫中的自我救赎:创投42章经中的转变

尽管不少投资人的热情和坚持被焦虑、不安、迷茫、失望蚕食,但也依然有很多年轻人对这份职业爱得深沉。在被挫败拽入谷底后,他们总是选择看到希望,然后拍掉身上的尘土,再次出发。

如今入行三年的周奕已经辗转过两家投资机构,投出过数个估值在1亿美元左右的项目。他说,“目前对这份职业很满意”。但实际上,这几年他也并非一帆风顺。

前5个月里,周奕一直处于认知和判断缺失的阶段。“当时我没有自己的观点,没办法从自己的过往经验来判断一个项目好不好,非常依赖于同事和老板的反馈。”但他一直在调整,试图把自己从迷茫中解救出来。

第六个月,周奕终于鼓起勇气自主地推了一个项目上去。这个“第一次”是他强迫自己学会下判断的开始。“合伙人给了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很多本不该给予的权力和责任,这逼迫我不得不提前成长。”这种成长虽令人痛苦,但也帮他更快地看到希望。

周奕变得更加努力。2015年下半年,已进入第二家机构的他花了大半年时间,把自己所关注的领域内的所有项目几乎都看了一遍。他开始对行业有了自己系统的判断,尤其是对市场上被疯狂追捧的项目也有了不从众的观点。“现在,至少在我关注的领域内,合伙人都会相信我的判断。”

巧的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他在第一家机构出手的项目也开始有了或好或坏的结果。“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就这样度过了那个急于靠投项目证明自己的阶段。”

角色的转变让周奕的思维方式开始更加接近一个成熟的投资人。“我会开始更加关注项目自身能不能赚钱,或者是不是一个能够save the fund的项目。”看着三年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他更加坚定地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但跟周奕这样能够自己拿项目,甚至能跟三四家机构的VP一起抢项目的投资人相比,许扬杰就没那么幸运了。

“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推的项目老板都没有投。”并且,由于机构自身投资方向的转变,他所关注的市场对于公司来说变得不那么重要。“整个2016年,我几乎都在休息。”

虽有焦虑,但他并没有对这个职业丧失信心。投资人的身份让他可以不断接触那些“最聪明的人”。并且,因为在投项目上没有了压力,他可以不带目的地、轻松地与这些聪明人交流。“我对今日头条很感兴趣,就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了二三十个头条的人,把这家公司彻底了解清楚了。做投资不一定非要到处聊项目,一个典型案例同样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收获。”

虽然暂时离开了VC,戴康言谈间依然流露出“很可能过几年又回来了”的憧憬。“当时我跟我的老板商量过,他建议我去一家创业公司锻炼一下,这样如果再回来做投资人的话,也能更好地理解公司。”

吴青也是如此。“做过FA之后再回到买方,会更有耐心应对那些不可控的事情,好好等待机会。”

想要留在行业里的投资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心练得坚硬又平和,让它能抵抗情绪的干扰,这是他们让自己走下去的方式。

胡博予说起自己在DCM时的感受:“那时我还处于VC成长曲线的早期,特别兴奋,喜欢的项目就拼命推。我想不起来当时推过什么不靠谱的项目了,肯定推过,被合伙人给毙了。当然也有比较靠谱的,比如滴滴、知乎之类的。但人就是这样,会选择性地记住好公司,同时遗忘烂公司。”

VC到底值不值得年轻人投身其中?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结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冷暖自知。不仅是对财富和功名的欲望,还有对知识和成长的渴求,这一切都推着一群年轻人在资本的潮水中不断向前求索,哪怕他们看不清前方到底是什么。

这些前赴后继的年轻人,想要参与到这个激情四射的商业世界中来,而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正在真切地影响着这个商业世界的样貌。(www.xing528.com)

而对于更多人来说,无论是咬紧牙关坚持,还是灰头土脸离开,哪怕只是参与过一场充满想象力的厮杀,也足够了。

注:应部分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梨远、周奕、王岩、戴康、吴青、许扬杰等均为化名。

精选留言

汪天凡Will:

这一系列文章可以淘汰浮躁的人,却无法撼动一个在周期里准备好长期战斗的人。做VC这行的年轻人,如果真有一天“看清”自己的状态,就把自己当作“internal FA”[2]的话,那么他将会在最优秀的伙伴、最优秀的创业者、最有影响力的财务顾问面前,失去所有尊严和职业道德,一点价值都没有。

星橦@凡卓资本|小饭桌:

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误导新人,没有谁的成功是一步到位的。引用大佬的一句话“大家都需要在既有的投资逻辑上按模式来做,然后建立并升级自己的投资逻辑。”所以“internal FA”也不丢人,也不是毫无价值。这是个螺旋上升的成长历程,需要不断地有反馈来进行复盘。而开枪,是获得反馈的第一步。

陈悦天:

行业里对于一战成名的故事渲染得有点多了,大部分现在出成绩的投资人都熬了很久。比如朱啸虎,当年拉手上市失败时,大家都没看到他;比如PPG和凡客的投资人的落魄样子大家也没看到,人家现在都是大佬了。谁都有苦的时候。

晨星

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来袭时大家都以为整个VC行业要玩完,结果2011年移动互联网爆发;2012年IPO关闸大家又以为VC行业要玩完,结果2013年手游、O2O、互联网金融三连击——焦虑?你只是经历得周期太少。

【注释】

[1]本文为“42章经”为这个创投时代做记录的第一篇群像特写,作者张雨忻。谨以此文致敬那些曾经或正在这个行业中奋斗着的人。

[2]“internal FA”指不断寻找项目、在内部推动项目,把价值判断交给合伙人来把关,工作标准/满足感来源于“今年推动了多少个项目”的像FA一样的V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