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投42章经:实现投资成就的秘诀

创投42章经:实现投资成就的秘诀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学会与焦虑、不安和平共处,投资人都需要想办法平衡天平的另一端——成就感。在VC这个极度奉行结果导向的行业中,最强烈的成就感无疑来自投出好项目。“投资人的学习很分散,不会在一个项目上投入过多精力,所以学到的东西很难系统化,而这种碎片化的知识无法带来明显的成就感。”吴青对自己这段投资人的经历颇有无奈:“这两年,我几乎没有什么成就感,对于自己投的项目是否成功也无法检验,只能交给时间。”

创投42章经:实现投资成就的秘诀

要学会与焦虑、不安和平共处,投资人都需要想办法平衡天平的另一端——成就感

在VC这个极度奉行结果导向的行业中,最强烈的成就感无疑来自投出好项目。

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投资人,黎远非常认同这一点。“如果没有办法投出可以退出的项目,看不到钱在哪儿,待在这个行业就没有意义了。这跟做一家公司是一样的,如果公司已经没有增长了,那不如早点关掉。”

但对于许多入行不久的年轻投资人来说这简直是奢望,他们甚至没有出手一试的机会。

“自己看好的项目没办法出手是经常的事,而且这些项目里不少都是明摆着可以赚钱的。”2014年是黎远进入VC行业的第4年,那时他在上一家机构已经投出了不少好项目,但也依然无法避免错失独角兽的遗憾。

“2014年,我非常看好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一共推了3次,当时估值4亿元人民币,转老股的话可以到3亿元。但老板不看好,3次都没出手。这个市场上没有几家独角兽,错过一次独角兽,很可能这辈子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那些比黎远资历更浅的投资人对项目就更加没有掌控力了。

戴康推项目很谨慎,他一年时间里对50多个项目做了签订TS(投资框架协议)之前的尽职调查,最终让他下决心一推到底的却只有3个项目。然而,直到最终环节,“我们的合伙人带着TS去见创始人,却又拿着TS回来了”。这种功亏一篑的感觉让他很沮丧,“合伙人可能本来对项目就没有十足的把握。通常,在面对这种可投可不投的项目时,合伙人大概率会选择不投”。

比项目推到最后却没成更惨的是,自己推上去的项目合伙人根本就不理会。许扬杰是某二线美元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出手一个项目。(www.xing528.com)

“推项目很困难。虽然我对项目很有把握,但老板就是不想投,我挺受打击的,甚至会质疑老板的判断力。”

无法通过投出项目来证明自己,就必须切换获取成就感的方式。

戴康一直在调整自己的预期:“后来我想明白了,我看好的项目,不管谁投了,最后公司做得好我都挺高兴的,这是对我个人判断的一种肯定。”

所幸,对于一些拿到融资的项目,它的成功与否很快就可以被验证。但更多的项目却需要在动辄数年的时间跨度里才能被检验出成色来——即使是一次成功的判断,所能带来的成就感也是非常滞后的。

当然,那些大量看项目的投资人或多或少地会看到自己的变化。一方面,他们的综合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在上升,另外,对细分行业也会有自己的标准。黎远说:“大多数行业并不像手机,能通过跑个分那么直观地看出好坏。、只有看得足够多,才能基于技术、产品、团队等诸多因素来对公司做判断,这个标准完全就在于个人经验。”

他从第一家基金公司离开时大约27岁,除了投出了几个项目之外,他最大的收获是“能够看清楚哪些公司能赚钱,哪些不能”,这便是一定认知水平的建立。“时代总在变,在投资这个行业里,只有建立了认知,当运气来临时才能牢牢抓住。”

吴青曾在一家准一线美元基金公司工作两年,投过一个项目。即便出手过,成就感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奢侈品。“投资人的学习很分散,不会在一个项目上投入过多精力,所以学到的东西很难系统化,而这种碎片化的知识无法带来明显的成就感。”

吴青对自己这段投资人的经历颇有无奈:“这两年,我几乎没有什么成就感,对于自己投的项目是否成功也无法检验,只能交给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