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攻克柏林:第9防区厮杀

攻克柏林:第9防区厮杀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7日,经过殊死搏斗,苏军近卫坦克第1、第2集团军,第3、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从各个方向逼近第9防区。战前,德军统帅部为便于指挥,将柏林防御地域划分为9个防区,其中,市中心的提尔花园区为第9防区,德军大本营和国会就集中在这个防区内。另外有几支强击群,沿柏林的下水道接敌,也先后进入第9防区,并开始强击。经过激烈战斗,各部队均克服水障,突入第9防区,在岸这站稳脚跟,并转入防区内进行攻坚战。

攻克柏林:第9防区厮杀

27日,经过殊死搏斗,苏军近卫坦克第1、第2集团军,第3、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从各个方向逼近第9防区。战前,德军统帅部为便于指挥,将柏林防御地域划分为9个防区,其中,市中心的提尔花园区为第9防区,德军大本营和国会就集中在这个防区内。

第9防区是德军设防最严密和最坚固的地区,它是一个四面环水的陆地岛,周围被施普累河和兰德维尔运河环绕着,运河两岸的堤坝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堤岸陡峭,所有的桥梁和通往桥梁的接近地都设置了地雷,桥的两端构筑有坚固桥头堡,桥附近的楼房内设有机枪火炮,运河沿岸的低凹及转弯处,也密布着机枪火力点。防区内各街区、各大建筑群组成抵抗枢纽部,并以坚固建筑物组成连、排支撑点,通往市中心的大道上,构筑有街垒,十字路口和广场上也配置了火炮和坦克,防区内各大建筑物均由地下道或地下铁道沟通。防区的核心阵地是国会大厦,大厦底层墙厚约2米,周围还设有用钢轨和泥土砌成的围墙,大厦门窗均用砖石堵塞,只留出小小的发射孔和观察孔,大厦以西、以北构筑有15个预备火力点,大厦西北、西南各挖掘了3道堑壕,堑壕与大厦地下室由交通壕连接,堑壕前构筑有防坦克壕,在其内灌满了水,核心阵地由德军党卫军、国民卫队营等约5000人和3个炮兵营、1个高炮营防守。

27日傍晚,攻坚战斗开始。所有攻击部队均编组成以步兵为主体,加强有坦克、火炮、喷火及工兵分队的强击支队或强击群。起初,苏军决心利用强大炮兵火力压制的有利时机,从行进间一举强渡河流,从四面同时实施攻击,但事与愿违,在预定渡河地段强渡时,遭到德军顽强抵抗,冲击受挫,被迫重新组织进攻。

在柏林的象征-勃兰登堡门前死去的德国士兵

从南面攻击的各强击支队(群),经一夜的侦察和准备,于次日清晨,再次发起攻击。攻击前,炮兵实施了1小时的火力准备,近卫步兵第220团步兵第1营组成的强击支队,沿运河拱桥发起冲击,此时,炮兵以火力压制拱桥另一端德军楼房火力点及其它火力点,工兵冒着枪林弹雨排除拱桥接近地和拱桥上的地雷,拆除德军准备炸桥的炸药包,随即,坦克和步兵乘势向拱桥接近,当进至桥前广场时,埋伏在桥头的德军以“虎”式坦克突然猛烈射击,苏军坦克、步兵前进受阻,战至傍晚,仅有几名步兵在炮火和烟幕掩护下冲过桥,而坦克则在德军坦克、火箭筒等反坦克火力的封锁下,无法过桥,焦急之中,苏军步兵急中生智,在坦克上挂满发烟罐,待引燃发烟罐后,冒着浓烟的坦克向拱桥冲击,同时边冲边开枪开炮,就这样成功地冲过了该桥。(www.xing528.com)

苏军向德军射击

另一支强击支队勇猛发起冲击后,一举攻占了运河拐弯处右侧的一个街区,并在烟幕掩护下冲进岸边的一座楼房,用喷火器消灭了藏于地下室的敌人,在岸边夺取了一个宝贵的立足点,对岸的炮兵迅速占领岸边发射阵地,对德军运河边的火烟力点和纵深目标实施直接射击和压制,掩护步兵快速渡河。另外有几支强击群,沿柏林的下水道接敌,也先后进入第9防区,并开始强击。经过激烈战斗,各部队均克服水障,突入第9防区,在岸这站稳脚跟,并转入防区内进行攻坚战。

硝烟弥漫的柏林

攻击时,苏军对各强击目标实施了30分钟火力准备,尔后,各强击支队对各自打击的目标发起攻击,将德军分割成数块,近卫步兵第220团的一支强击支队,在攻击福斯大街交叉路口的石质建筑物时,遇德军党卫军冲锋营顽强抵抗,该强击支队即以重机枪、反坦克枪封锁窗口,以45毫米炮攻打敌火力发射点,步兵则在火力掩护下向楼底接近,并冲入大楼,很快占领了这座建筑。其他强击支队也先后攻占了布吕克、波茨坦火车站、动物园博物馆等目标,并从多个方向直逼德军最后堡垒——国会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