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应对孤独流行病-孤独

如何应对孤独流行病-孤独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广播公司编辑马克·埃森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孤独这一流行病?”一般而言,独处可能会增加孤独的可能性,但这一过程并不是自动或必然形成的。克林伯格没有否认单身生活导致孤独的可能性。但显然,对于一些人来说,在特定状况下,独居的确会引发孤独、悲伤、疾病或者更甚,同样明确的是,没有人想受到这种灾难性的影响。

如何应对孤独流行病-孤独

英国广播公司(BBC)编辑马克·埃森(Mark Easton)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孤独这一流行病?”他观察道,“独居人数猛增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1。他引用了一些官方数据进行解释:“超过四分之一的英国家庭中只有一个人,即大约有770万人独居,并且据估计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中,这一数字还会再增加两百万。”他展示的两幅图表清晰地表明,从1996年到2017年,独居家庭、单身家庭和单亲家庭的数量都逐渐增加,这一趋势在45岁及以上人群中尤为显著。尽管不是特别明确,但埃森的信息直接地显示了:孤独的流行应归罪于独居,为了避免这一流行病的高发,我们必须让人们远离独居。

但有人持相反意见。对于纽约大学社会学家埃里克·克林伯格(Eric Klinenberg)来说,独居是值得庆祝的事。在他的书《独行之歌:独自生活的非凡崛起和惊人魅力》2(Going Solo: TheExtrao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中,克林伯格使用更多的证据展示了美国独居者人数史无前例的激增。例如,自1950年以来的60年中,美国单身成年人的比例从22%增至50%以上,独居美国人的数量从400万增加到3100万,单身家庭的比例从9%上升到了28%。3更重要的是,他不仅试图消除其他社会科学家出版物中显示的随着社区的减少和美国孤独感的增加而带来的担忧4,他还努力列举一系列缘由说明为什么独居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志(更多细节将在下面的部分介绍),是一件值得庆祝和促进的事。

克林伯格并不将孤独视为严重的问题,埃森却清楚地意识到了独自一人与孤独之间复杂的关系——在展示了英国人独居的数量后,他很快指出,独居绝对导致孤独。孤独的研究者已经普遍接受“独自一人不等于孤独”这一观点。借助一个简要表格(表4.1)进行一点逻辑思考便可以理解这一观点。假设孤独有两个值(是或否),“独自一人”同理,我们便会发现四个可能的现象。

表4.1 孤独和独自一人

(www.xing528.com)

单元格(1)中的第一个场景——既独自一人又孤独,这解释了为什么马克埃森以独居事件作为其文章的开头,也解释了为什么虽然人们倾向相信两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强烈的联系,但研究者们仍不断在他们的书籍中反复提醒读者这两者并不相同。一方面,一位受访者承认了独居的许多劣势。“感到无聊、沮丧、压力很大,所有一切都会让你感到孤独。”5另一方面从单位格(2)(3)中可以看到,孤独和独处必然存在差异。单元格(3):很有可能一个身边仍有他人陪伴的人依旧孤独——人群中的孤独,这也是我们下一章讨论的重点。单元格(2):独自一人并不孤独,这类积极的孤独是马克埃森在他文章中提到的“独处”,我们会在第九章中深入讨论。我们调查的大多数属于单位格(4)的情况:既非独自一人也不孤独,这也是最让人宽慰的情况。

如果孤独与独自一人之间的关系清晰且逻辑分明,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针对这两者的辩论与争执?下结论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我们并不是假设两者之间存在确定性关系;而是应该将这种关系理解为概率事件。一般而言,独处可能会增加孤独的可能性,但这一过程并不是自动或必然形成的。达成这样的共识后,一方面,我们保留了独处对孤独的假设因果关系,另一方面,这种概率性陈述为表4.1中的单元格(2)和(3)等特殊情况留有一些余地。克林伯格没有否认单身生活导致孤独的可能性。他承认:

大部分人想到孤独便会闪现出对于被孤立的焦虑感,这不是毫无理由的。但显然,对于一些人来说,在特定状况下,独居的确会引发孤独、悲伤、疾病或者更甚,同样明确的是,没有人想受到这种灾难性的影响。6

显然,特别注意独居以及孤独的关系,会弱化独居带来积极影响的整个论据,所以他没有将由于独居而引发孤独的这类人群作为他的研究重心;但他能够忽视这一联系的原因是联系是概率性事件,而非必然性事件。换言之,一些案例否认了独居使人孤独的必然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估计这一联系在特定背景下出现的几率——如果独居有两个可能性结果,孤独或者不孤独,那么哪一个发生的可能性更大?现在,独居会增加感到孤独的几率仍旧只是一种假说,我们会在随后章节中使用更多的实证进行验证。

本章首先回顾独居的历史趋势,同样我们会通过分析可获取的数据,进行国家间的趋势对比。建立两者的关系后,我们将会把重点从孤独转移到独居上,因为后者是导致孤独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探究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独居,而非与他人共住。注意,独居是个体生理状态单独存在的情况之一;一个人可能会需要在其他情况下保持独身,我们也会在后面对此进行细致的探索。最后,如果独自一人会导致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一种是痛苦的——孤独,另一种则是理想的(或至少无害的)——独处,那么探清我们如何才能将状态转为独处于我们而言尤为重要。在第九章我将讨论如何实现理想的独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