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帮助非孤独者,解决社会孤独问题

多帮助非孤独者,解决社会孤独问题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是这样,那么非孤独者和社会也应该承担提供帮助的义务。在此意义上,非孤独者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共同对抗孤独。在工作场合中,职员们忙忙碌碌,不是忙到不可开交,就是有太多事情等着要做,鲜少有人思考如何不让同事感到孤独,或是向孤独者伸出援手,一些人也不介意将同事推向疏离、排挤或歧视的黑洞,以此惩罚他们。

多帮助非孤独者,解决社会孤独问题

对孤独风险因素的深入研究引发了两个隐含但重要的伦理道德问题:谁应该为孤独负责?不孤独的社会成员是否有义务为孤独者提供帮助?针对第一个问题,罗伯特·魏斯在他广为人知的著作《孤独》中指出了受害者文化:这是孤独者自找麻烦。

为什么孤独者不能改变呢?……他们必定在孤独中找到一种反常的满足,尽管孤独会带来痛苦,但也允许他们自我保护,或产生情感障碍,沉迷在与他人互动中得到的怜悯。14

如果如上所述,这确实都是孤独者的过错,那么研究者就应该将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更值得研究的事情上。魏斯在他书中提出的这一点提醒我们,有些人(希望只是一小部分人)可能仍旧认为孤独应由孤独者独自承担。

另一个需要检验孤独综合性和社会性源头的原因是:孤独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或私人问题,因为与孤独者有关的人甚至整个社会都应该为孤独承担一定的责任。虽然失去伴侣(或是一生所爱)或不得不独居是私事,但被裁员、被迫移民到他国,或因为人口属性受尽歧视,这些绝对不只关乎个人。如果是这样,那么非孤独者和社会也应该承担提供帮助的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提供防患于未然的帮助十分重要。建立一个组织或成为慈善机构的志愿者来帮助孤独者,这毫无疑问非常高尚,就如新成立的b:friend15(成为朋友)和创业公司No Isolation16(再无疏离),但这些慈善机构、健康专家和政府可能对两件事无能为力:第一,找出极度孤独并急需帮助的人,因为他们可能并不愿意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状况;第二,预防孤独的发生。我已经针对第一个问题做出了回应。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在这里进行强调:我们如何才能在一开始就阻止人们陷入孤独?目前我还没有找到任何答案。我想给包括孩子们在内的公众传递以下信息:如果你并不孤独,且不愿帮助孤独者,那至少别将任何人推向孤独的深渊。在此意义上,非孤独者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共同对抗孤独。这可能并不是过度悲观的事实:在大多数人类团体和社会中,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人(包括孩子)不在意甚至享受毫无理由地排挤疏离和霸凌他人。每当看见似乎有些孤独的人,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去帮忙,或是让他继续孤独也不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在工作场合中,职员们忙忙碌碌,不是忙到不可开交,就是有太多事情等着要做,鲜少有人思考如何不让同事感到孤独,或是向孤独者伸出援手,一些人也不介意将同事推向疏离、排挤或歧视的黑洞,以此惩罚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的路上,有多少人会在意自己有意无意让他人感到孤独?如果不改变人们思考和对待他人的方式,想要打赢这场孤独对抗战,属实任重道远。

注释

1 J.Cacioppo and W.Patrick.2008.Loneliness:Human Nature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Connection.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pp.228,230,emphasis original.

2 早期心理分析家的贡献可阅读:J.Hartog,J.R.Audy and Y.A.Cohen (eds).1980.The Anatomy of Loneliness.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更近期的文献,详见A.K.Richards,L.Spira,and A.A.Lynch (eds).2013.Encounters with Loneliness: Only the Lonely,2nd edition.New York: 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Books.

3 参见报道 Natalie Keegan in The Sun on 31 July 2017.

4 参见F.Fromm-Reichmann.1959.‘Loneliness’,Psychiatry,22: 1-15; reprinted in in J.Hartog,J.R.Audy and Y.A.Cohen (eds).1980.The Anatomy of Loneliness.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pp.338-361.

5 L.A.Peplau and D.Perlman (eds).1982.Loneliness: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Research,and Therapy,New York:John Wiley & Sons,p.31.

6 D.Russell,L.A.Peplau,and C.E.Cutrona.1980.‘The 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evid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9(3):472-480.(www.xing528.com)

7 J.de Jong Gierveld.1987.‘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model of lonelin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3:119-128.

8 R.S.Weiss.1973.Loneliness: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ation.Cambridge,MA:MIT Press.

9 T.Parsons.1954.‘Psychology and sociology’,in J.Gillin (ed.),For a Science of Social Man:Convergences in Anthropology,Psychology,and Sociology.New York:Macmillan.

10 N.Elias.1969.‘Sociology and psychiatry’,in S.H.Foulkes and G.S.Prince (eds),Psychiatry in a Changing Society.London:Tavistock Publications,pp.117-144; see also N.Elias.1970.What is Sociology? New York:ColumbiaUniversity Press,pp.134-137.

11 S.Turkle.2011.Alone Together: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New York:Basic Books,p.288.

12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2017年于雅典举行的欧洲社会学会议的第13届年会上,我发起并组织了一次关于孤独社会学的论坛会议。让我惊喜的是,我所收到的投稿论文数量远超出本次会议论坛时间可以进行呈现的量。

13 他的纪录片《制止男性自杀》接近尾声时,图勒肯博士采访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约瑟夫·富兰克林博士,他声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算法,该算法可以预测自杀企图的准确率约为90%。

14 R.S.Weiss.1975.Loneliness: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ation.Cambridge,MA:MIT Press,p.13.

15 参见 https://letsbfriend.org.uk.16 See www.noisolation.com/uk.

16 See www.noisolation.com/uk.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