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孤独:社会问题的案例

孤独:社会问题的案例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孤独是个问题的第一个原因显而易见:这是一段痛苦的心理经历。尽管如此,孤独、被隔绝、被剥夺亲密社会关系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并未被医学家忽视。测量孤独的方法是否精确,这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比如假设那些压力很大的人是孤独的,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需要讨论孤独存在的事实几率,而不是主观上的认定。如此,孤独和遭受癌症痛苦的经历便成为恶性循环。13此外,孤独还被验证为是高血压的独特征兆。

孤独:社会问题的案例

依据定义,孤独必须是一个问题——是一种恼人的情绪,孤独必然伴随其他不愉快的情绪,例如悲伤、压抑、悲愤、焦虑、绝望和抑郁。因此,在发现必需的社会关系缺失的情况下,人们难以做出积极正面的回应。这一章节中,我们会聚焦到为什么孤独是一个问题、是一段惹人恼的经历。

孤独是个问题的第一个原因显而易见:这是一段痛苦的心理经历。很少有人能将孤独的痛苦描述得比伯特兰·罗素在“给艾迪丝”(他的妻子Edith Finch)更强掷有力,他的《自传》的开头如是写道:

经过无数风雨流年

我渴求着平静

我极喜过,我痛苦万分过

我几近疯狂

寂寞也爬满全身

独处的孤单钳住脉搏

如剜心一般,

而平静,却从未显现。

如今,老去渐入墓地

你,写在我的生命,我从未停止了解你,

我找到了狂欢与静寂,

我熟悉休憩,

过去数不清的孤独的黑夜白日,

我惊醒,生活与爱是如何

现在,我若睡去,

我将毫无遗憾地睡去。(www.xing528.com)

他不仅经受过孤独的折磨,并且在他眼里,“这个世界也充满了孤独、贫穷与苦楚,人类的一生都活成了讥讽”4。孤独对于思维的影响,就如同饥饿和癌症对身体的侵蚀。正如很多人所相信的那样,孤独的解药是爱。但也如罗素所写,爱是如此的珍贵,衬托出孤独是如此的顽强。如果爱是治愈孤独的一剂灵药,那么爱的无迹可寻、世间罕见和反复无常便是孤独的源头。

孤独不仅仅只有心理上的伤痛,还会带给人们身体与心理各种各样的伤害,这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孤独是一个问题。但这条连接孤独与伤害的锁链却很长,普通人往往难以捕捉而忽略孤独带来的伤害。尽管如此,孤独、被隔绝、被剥夺亲密社会关系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并未被医学家忽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医学家不再受战乱困扰,而且拥有了充分的资源以研究孤独带来的影响。詹姆斯·林奇(James Lynch)博士通过收集大量的证据,更有力地进行佐证,并分别在1977年和2000年出版了两卷书“孤独的医学”5。在罗素的诗中,他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比喻:独处之痛如剜心一般。而根据林奇所写,孤独的痛苦比那更加严重,甚至可以撕裂人的心脏,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那是因为“我们有形成友好人际关系生理需求6

为了表达得更为清楚,我必须指出林奇博士是用一个带有些许随意的方式使用了“孤独”这个词。他没有使用精细准确的方式测量孤独,而是使用了他认为会影响孤独的因素进行解释:例如婚姻破碎、失去爱人、遭到拒绝等。我将通过接下来的部分介绍一种测量孤独的方法,这种方法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发明,所以不难理解林奇博士出版于1977年的书中没有提及这种测算标准。但不解的是,2000年的第二本书也并未通过这种测算工具进行大范围的样本调查。测量孤独的方法是否精确,这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比如假设那些压力很大的人是孤独的,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需要讨论孤独存在的事实几率,而不是主观上的认定。林奇博士观察到了医学研究与其自身经验之间非常重要的联系:当非自愿(或被强迫)地被切断社会关系时,孤独便会本能地与很多疾病产生紧密的联系。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中,有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倾向同意林奇博士的观点。比如,有些学者警告到:“孤独就如同血压、缺乏锻炼、肥胖或抽烟一般恶劣。”7芝加哥的认知神经学家约翰·卡乔波所描述的孤独对健康的消极影响最让人警醒: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些可怕的统计数据背后的罪魁祸首通常不是字面上的孤独,而是孤独带来的主观体验。不论你是与家人共处一室,或是在满是年轻男女的办公室中工作,或是在迪士尼乐园里游玩,又或是独自坐在小镇廉价又肮脏的旅馆内,长期被孤立的感受会引发一连串加速老龄化的心理事件发生。孤独不仅仅是一种可变化的反应,同样也影响对压力激素、免疫能力以及心血管作用的测算。随着时间的流逝,生理上的这些变化以可能使数以百万计的人类加速死亡的方式变得更加复杂。8

将所有关于孤独的重大医学研究一一列举是不可能也毫无必要的。因此,我将列举一些孤独导致严重疾病的医学证据,该清单仅是示例性而非全面的:

癌症:林奇引用丽莎·伯克曼(Lisa Berkman)和同事在1979年开展的阿拉米达县研究(Alameda County Study),发现“无论男女,缺少亲密的人际关系和可感知的情感支持,这些都与高患癌率有关。在女性中,这更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9,这一点在后来对阿拉米达人群进行的研究中得到证实10。另一方面,很多研究也表明,即使孤独不是癌症的始作俑者,但接受治疗与对抗病痛的经历也足够让一个病人感到孤独。如此,孤独和遭受癌症痛苦的经历便成为恶性循环。

心脏病:林奇展示了一些从美国、瑞典、英国收集的证据,这些证据揭示了以下联系:美国的冠状心脏病普遍多发于单身、离异和丧偶人群之中(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变量后)12。也就是说,对于同样性别相同年龄的人,年轻寡妇(25~34岁)发生心脏病的风险异常高(可能是女性的5.17倍,男性的4.24倍,相比较于年长且已婚组),其次是单身女性(3.17倍)和离异者(高于已婚女性2~3倍)。与之相反的是,那些拥有情感以及社会支持的人罹患心脏病的存活几率要高得多。另一个研究报告显示,在研究的男性心脏病发作幸存者中,社会隔离程度高的人死亡率为14%,明显高于社会隔离程度低的7%。13此外,孤独还被验证为是高血压的独特征兆。14

抑郁:首先,一定要明确的是,世界上大体存在两大类的抑郁:临床性抑郁和非临床性抑郁。从定义上看,临床性抑郁必须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通过精密仪器诊疗后方能确认。非临床性抑郁则更为日常化,即我们口中所说的感到忧郁,感受到低沉等。然而媒体或学术报告并未遵循这样的区分。孤独通常会伴随着一系列非临床性抑郁,林奇指出:“抑郁总是伴随着一种远离他人的倾向,减少与他人的互动,在沟通上产生困难,因而孤独、被抛弃的感受也越发强烈。”其他学者也有同样的发现15,在芝加哥进行的一项研究的设计更加严谨,测量更加精密,同时采用了纵向定量样本,卡乔波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在一开始越是孤独的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容易抑郁”,抑郁也被预测为长期的孤独16,从长期来看,两者的影响是互相加强的。

滥用酒精和药物:经历着孤独或遭受其他形式精神折磨的人(抑郁、焦躁等)多倾向使用酒精和药品(多为非法药品)来麻痹自我。17他们的初衷是用酒精和药品所带来的快乐代替孤独带来的痛苦,但讽刺的是,滥用酒精和药品的后果却通常是让服用者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

神经性贪食: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会出现饮食紊乱、想要控制体重却开始暴饮暴食,从而导致患者试图将食物排出体外的症状。研究和学术文章中显示:年轻人、青少年,特别是其中的女性群体占神经性贪食患者的绝大部分。一些小范围调查显示,患者大多被社会孤立,遭受超出正常数倍的孤独。18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也证实了:“神经性贪食症与自卑、滥用酒精、压抑和自残有着密切的关系。”

痴呆:如同孤独与其他健康问题的关系一样,孤独与阿兹海默(或其他类型的痴呆症)会加重彼此的患病严重程度,导致人们很难辨清哪一个是始作俑者。但研究者发现,孤独的老人患有痴呆症的可能性比不孤独的老人通常高出1.6~2.6倍19。在对芝加哥的老人进行的长期纵向研究中发现,孤独的人患有阿兹海默症的风险比常人高出两倍。20

自杀:如同上文中所定义,孤独是感知到的社会隔离的心理反应,所以孤独者如何解读此类被社会孤立经历的含义会影响他们的反应行为。假设孤独对人造成的是被迫的、无可挽回的感受,那么对备受孤独折磨的人来说,在被孤立的社会群体或是社区中生活是乏味而没有意义、丧失目标的。一旦这种迷失被认为无法逆转时,目的和意义的丧失往往致使他们结束生命。21有时孤独者也会在使用毒品的过程中产生自杀的想法22

巫术死亡:沃尔特·坎农(Walter Cannon)在1942年出版了一篇关于巫术死亡的文章,描述了一种由于情感冲击而导致的猝死。23被研究的特殊案例普遍是发生在原住民身上极端恐怖的自然现象。之后,巫术死亡的发生范围又扩展至其他情况与其他文化,其中包括在现代生活中被社会完全孤立的人群。例如,在以数据分析人们的生辰与忌日的联系时,大卫·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发现,人们死亡的日期多发生在生日或者盛大的纪念日之后,而非之前。24林奇也发现,一些孤独的人会“毫无缘由”地患上严重的病。

我们可以从这一系列的证据中得到一些启发:孤独值得被我们聚焦,不仅因为这是一种痛苦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孤独会引起很多生理与心理疾病,尽管引起这些疾病的直接诱因并不非常清晰,很多医学研究人员也仍在努力探明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这些疾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想要辨清孤独与某一特定疾病的联系依旧任重道远。第九章中会继续阐明让研究孤独影响公众健康的学者头疼的难题——孤独的特征(频率、强度、持续时间)与特定的疾病之间的精准联系。

这部分的内容更应该留给医学研究者,我作为社会学家,就在这本书剩下的篇幅中,主要关注孤独的社会源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