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杰弗逊,极西地区的大门打开

杰弗逊,极西地区的大门打开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路易斯安那购地之前,杰弗逊曾想过派一支探险队到这片未知的西部地区。每到有印第安人的地方,刘易斯和克拉克就把印第安人部落首领们召集起来开会,告诉他们这块土地已不是西班牙的了,现在归美国所有。10月底的天气异常寒冷,河流开始结冰,探险队决定宿营过冬。这些毛皮商人来自一百五十英里以北的阿西尼博亚,他们不顾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把毛皮卖给印第安人。白人们也很快对这些大灰熊产生了敬意。

杰弗逊,极西地区的大门打开

这片广袤的土地被纳入美国时,人们对那里知之甚少。大部分地区都荒无人烟,还没有白人在那里定居。路易斯安那购地之前,杰弗逊曾想过派一支探险队到这片未知的西部地区。现在他比以往更想做这件事。最后,他终于派出了一支探险队。

带领这支探险队的是两位年轻的军官梅里韦瑟·刘易斯[2]上尉和威廉·克拉克[3]少尉。这支探险队被称为“刘易斯-克拉克探险队”。

出发前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于1804年带领着二十七人前往密苏里河探险。

多年之前,一位名叫罗伯特·格雷[4]的船长在美洲西海岸发现了一条大河,并以他的船的名字“哥伦比亚”来命名这条河。刘易斯和克拉克的目标就是从东海岸出发到达那条河。

他们一路上遇到的惊险可以写一本书了,难以言尽。这里我只能大致介绍一下,相信以后你们会读到刘易斯和克拉克讲述的故事。

探险队从密苏里河汇入密西西比河河口处出发,开始时还能路经一些散落各处有白人居住的农场和小村庄,这些地方算是最偏远的文明地区了。不久,这些地方就被甩在身后。一行白人来到了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水流湍急,还经常顶风逆行。风帆几乎没什么用,他们费了很大力气划船、拖船,逆流而上。有些人乘船,有些人则沿河岸骑马或步行。选择步行的人就在路上打猎,以保证探险队能有足够的肉吃。

两位领队中总会有个人跟着在岸上行走。河流蜿蜒曲折时,岸上的那队人可以抄近路。有时为了绕开沼泽地或陡峭的悬崖,他们也不得不兜个大圈子。河里有很多鱼,陆地上也满是山珍野味,有羚羊、鹿、黑熊火鸡、鹅、鸭子,还有各种其他的鸟类和野兽。此外,所经之处还有大量美味的野葡萄、李子、醋栗等水果。探险队一路上没有缺过食物。

他们遇到了很多印第安部落。这些印第安部落大部分都很友好,刘易斯和克拉克都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每到有印第安人的地方,刘易斯和克拉克就把印第安人部落首领们召集起来开会,告诉他们这块土地已不是西班牙的了,现在归美国所有。那些印第安人听到他说的这些变化假装很高兴,其实他们根本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他们喜欢这些白人送给他们的奖章和其他小饰品之类的东西。他们把威士忌称为“伟大前辈的牛奶”。大部分部落得到威士忌后都很兴奋,但也有一个部落拒绝接受。

“我们很震惊,”他们说,“我们的兄弟给我们喝会使人变得愚蠢的东西,我们是不会和想把我们变愚蠢的人做朋友的。”

探险队一直沿着密苏里河的河道向西北前进。10月底的天气异常寒冷,河流开始结冰,探险队决定宿营过冬。宿营的地方离现在的北达科他州[5]俾斯麦镇不远,他们在那儿搭建了一些小木屋,建了个小村子,取名叫“曼丹堡”,因为这里属于曼丹印第安地区。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来自法国和英国的做毛皮生意的商人。这些毛皮商人来自一百五十英里以北的阿西尼博亚,他们不顾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把毛皮卖给印第安人。

天气极其寒冷,但这些人在他们的小木屋里面却过得非常舒适。他们也没闲着,派出狩猎队寻找食物,建造船只,还建了个煅炉。印第安人对这个煅炉很感兴趣,他们把斧头和水壶拿来熔化掉,并给这些白人粮食作为回报。很快铁匠就成了这群人中最忙碌的人,风箱着实把印第安人给吸引住了。

对印第安人来说,所有关于这些外来白人的事情都那么有趣,他们几乎一直待在小屋里不出来。到了圣诞节那天,白人才暂时摆脱了这些好奇的访客。他们告诉这些印第安人,那天是白人的伟大医药节,不允许外人接近,所以他们必须离远点。

探险队在曼丹堡一直待到4月初,河里的冰开始融化了,他们再次启程。

猎物比以前更丰富了,探险队好几次遇到体形庞大的灰熊。印第安人给探险队讲过关于这些灰熊的恐怖故事。他们很尊重这些灰熊,每次想要捕获这些灰熊时,他们都会在身上涂上打仗时的油彩,做充分的准备,好像要去和某个敌对部落战斗一样。

白人们也很快对这些大灰熊产生了敬意。“我发现,”刘易斯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对这种动物的敬重很好地满足了我们这队人马的好奇心。”

后来他又补充道:“我必须承认我并不喜欢这些绅士们,宁愿和两个印第安人战斗,也不敢面对一头灰熊。”

有一天,刘易斯在岸上看到一群野牛,就开枪射死了一只想当作晚餐。水牛倒在地上,刘易斯站在那儿看,而忘了给枪装上新的子弹。这时,他突然看到有只大灰熊正向他缓缓走来。他立马举起枪,可就在那一瞬间才想起来枪膛里没装子弹。来不及上膛了,他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跑开。

那是一片开阔的平原,附近没有任何灌木丛和树林。刘易斯向后跑,那只灰熊张着大嘴快速追赶他。他拼命逃跑,但灰熊的速度太快了,眼看就要追上来了。刘易斯发现就要逃不掉了。突然,他心中闪出一个念头,如果跳进河里,或许能逃过一劫。于是他马上跳入水中,把手中的钺戟指向灰熊。那只灰熊突然在距离岸边二十多英尺的地方停下来了,像是被吓到一样,转身快速跑了。

刘易斯很高兴躲过了灰熊的追击,他决定以后要让自己的枪膛里时刻都装满子弹。(www.xing528.com)

探险队途中还遇到过其他危险。有一次,刘易斯和伙伴们跟着船沿着岸边陡峭高耸的河岸走着。地面太滑了,得费很大力气才能走得稳当些。刘易斯滑倒了一次,多亏他手里拿着一把长矛,否则就掉进一百英尺下面的河里了。他刚刚走到一块能站稳脚的地方,就听到身后有个声音在大喊:“天啊!船长,我该怎么办?”

刘易斯立马转过身去,只见一名手下一脚踏空,已经滑到了峭壁边缘。他一侧身子的腿和胳膊已经悬在半空,另一侧则拼命地抓住峭壁边缘。

刘易斯知道这个人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会摔得粉身碎骨,但他没有表现出恐惧。

“你现在没事儿。”他镇定地说道。他让那个人掏出腰间别着的刀子,在悬崖边挖个洞,右脚蹬在那儿。这名手下看到队长这么镇定,自己的情绪也平稳了些,按照刘易斯说的开始挖洞。没几分钟,他就用手和膝盖爬上了悬崖顶,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两个月后,探险队到达密苏里河大瀑布,他们不得不放弃水路,改到岸上行进。他们扛着船,一直走到险滩上方才停下来。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路上大家都累得筋疲力尽。于是,他们宿营了几天,造了一个简陋的车来拉船,他们实在疲惫不堪,肩膀扛不动船了。路途太颠簸,在离目的地还很远的地方,他们的车就七零八落了。

后来,他们又走了一段非常痛苦的路程。所经之处长满了仙人球,仙人球上面的刺穿透了队员们的鹿皮靴,脚都被扎伤了。太阳把大地烤得炙热,探险队每走几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会儿。队员们实在是太累了,每次休息时都能睡着。但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尽管一路上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他们还是有说有笑地前进着。

经过十天的艰难跋涉,探险队到了落基山脉。他们穿过落基山脉,又经历了很多危险和困难,终于在11月8日,到达了能看到太平洋的地方。

“这真是营地里的特大喜讯。”刘易斯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看到太平洋了!伟大的太平洋,这可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期待看到的。”

最终他们到达哥伦比亚河,从那里乘船到达河流入海口处,随后到达了太平洋沿岸,也是旅途的终点。

他们在太平洋沿岸度过了冬天,3月底开始动身返回。返程也充满了艰难险阻,但都被他们安全地克服了。9月20日,探险队再次抵达他们两年前启程的地方——圣路易斯。

看到他们回来了,人们又惊又喜。人们早就以为这支探险队已经失踪了。但这支探险队非但没有失踪,而且还安全地回来了,只有一个队员在出发离开圣路易斯不久后就去世了。

从出发的地方算起,这些勇敢的探险家行走了九千多英里。他们走过荒凉贫瘠的沙漠,越过白雪皑皑的高山,穿越白人从未踏足的荒野。他们路过一些不为外界所知的野蛮部落,并且和当地人和平相处。他们经历了上千种危险,最后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凯旋,完成了从海洋这端到海洋那端的伟大旅程,打开了通往极西地区的大门。

还有其他旅行者和探险家紧随刘易斯和克拉克的脚步前去探险,猎人、毛皮商人和殖民者也随他们而来,西部世界逐渐为人所知,慢慢地,人们在那儿定居了下来。在向西部发展的故事里,梅里韦瑟·刘易斯和威廉·克拉克的名字永远是最重要的,因为是他们首先打开了极西地区的大门。

【注释】

[1]极西地区(The Far West),指的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译注)

[2]梅里韦瑟·刘易斯(Merriwether Lewis,1774—1809),美国探险家,托马斯·杰弗逊总统的私人秘书和刘易斯-克拉克探险队的领队之一,(译注)

[3]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1770—1838),美国探险家,刘易斯-克拉克探险队的领队之一,(译注)

[4]罗伯特·格雷(Robert Grey,1755—1806),美国商人、探险家,美国独立战争时服役于大陆军海军,1790年成为第一位进行环球航行的美国船长,他还是哥伦比亚河的发现者,

[5]北达科他州(the State of North Dakota),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州,占据达科他地区的北半部,首府俾斯麦,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州名来自印第安语,意为“与友人联合居住的地方”,(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