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整合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整合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我国英语教学历史考察显示,自从出现正式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学范式就一直对英语教学起指导作用。当入侵者的大炮轰开中国大门时,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各国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迫使清政府开始开展外交事务。面对这种情况,外语教学正式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国家的建设。自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90年代初期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上都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人才。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整合

对我国英语教学历史考察显示,自从出现正式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学范式就一直对英语教学起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规定着英语教学的目标指向性,决定者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所以,不同时期的英语教学才会因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不同的英语人才。这表明英语教学范式具有社会制约性。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教育的出现是为了促使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

入侵者的大炮轰开中国大门时,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各国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迫使清政府开始开展外交事务。这样翻译人才成为当时社会对教育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外语教学正式出现。培养翻译人员就成了当时外语教学的目的。为了培养翻译人员,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语法—翻译范式应运而生。在这种范式的指导下,当时采用翻译法进行教学,试图满足社会对英语教学的需要。后来随着清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英语教学又提出了新的目的,就是培养能够运用英语的人才。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书面语也表现为口语,所以除了语法—翻译范式之外,又出现了听说—训练范式。当然这种范式的出现是为了弥补语法—翻译范式只注重阅读能力的局限性。

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国家的建设。于是外语教学的目的转变为培养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自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90年代初期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上都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人才。于是句型—模仿范式就产生了。这种范式认为英语知识的掌握在于语法结构的掌握,而语法结构掌握的最好方式就是对表现语法结构的句型呈现出来,供学生反复模仿直到掌握。(www.xing528.com)

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外语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开始成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外语教学开始淡化阅读能力,提倡交际能力。于是在这种社会要求下,功能—实践范式开始出现。功能实践范式针对交际能力的要求,开始看重语言的意义,因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语言功能的表达,而不是语言形式的掌握。进入21世纪后,随着各国交往的频繁,出国热潮的出现,不同国家之间交流日渐密切。不同文化之间人们的交往常常带来文化休克,文化差异成为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文化造成的交际阻隔迫使人们开始关注文化对交际的作用。于是,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人们对外语教学的要求。跨文化交际要求的不只是对语言的流利运用,更在于对语言的得体运用。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建构范式就成了指导英语教学的有效方式。可见,英语教学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制约性,它反映了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