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平天国的《太平条规》与《行军总要》

太平天国的《太平条规》与《行军总要》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太平条规》《太平条规》是太平天国颁定的关于军队纪律制度的兵书。五是秉公办事,缴获归公。《行军总要》一卷,共辑录各类行军号令九种,包括:陆路号令、水路号令、点兵号令、传官号令、查察号令、防敌要道、禁止号令、体惜号令、试兵号令等。这些号令类似于现代的战斗条令,涉及作战指挥、日常管理、军民关系、官兵关系等内容。如要开船,佐将于船顶鸣锣,各船则击梆予以回应,表明收到号令。重视对士兵的纪律约束。

太平天国的《太平条规》与《行军总要》

(一)《太平条规》

《太平条规》是太平天国颁定的关于军队纪律制度的兵书。由《定营规条十要》和《行营规矩》两部分组成。

《定营规条十要》记录了太平军平时要遵守的纪律,共十条:“一、要恪遵天令。二、要熟识天条赞美朝晚礼拜感谢规矩及所颁行诏谕。三、要炼好心肠,不得吹烟、饮酒,公正和傩,毋得包弊徇情,顺下逆上。四、要同心合力,各遵有司约束,不得隐藏兵数及匿金银器饰。五、要别男营女营,不得授受相亲。六、要谙熟日夜点兵、鸣锣、吹角、擂鼓号令。七、要无干不得过营越军,荒误公事。八、要学习为官称呼、问答礼制。九、要各整军装、枪炮,以备急用。十、要不许谎言国法、王章,讹传军机、将令。”[27]

《行营规矩》记录了太平军行军作战纪律,共十条:“一、令各内外将、兵,凡自十五岁以外各要佩带军装、粮食及碗、锅、油、盐,不得有枪无杆。二、令内外强健将、兵不得僭分干名坐轿、骑马及乱拿外小。三、令内外官兵各回避道傍呼万岁、万福、千岁,不得杂入御舆宫妃马轿中间。四、令号角喧传,急赶前禁地听令杀妖,不得躲避偷安。五、令军兵男、妇不得入乡造饭取食,毁坏民房,掳掠财物及搜操药材铺户并州府县司衙门。六、令不许乱捉卖茶水、卖粥饭外小为挑夫,及瞒昧吞骗军中兄弟行李。七、令不许在途中铺户堆火困睡,耽阻行程,务要前后联络,不得脱徒。八、令不得焚烧民房及出恭在路并民房。九、令不得枉杀老弱无力挑夫。十、令各遵主将有司号令分发,毋得任性自便,推前越后。”[28]

以上两部分共二十条,归纳起来,主要有五项:一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二是遵守太平天国礼制。三是平时搞好战备,战时英勇杀敌。四是爱护百姓利益,严格群众纪律。五是秉公办事,缴获归公。

(二)《行军总要》(www.xing528.com)

《行军总要》是太平天国颁行的行军号令,作者为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为使军中将士“知所取法”,“恪遵金谕”[29],太平天国将这些号令“恭辑成书,刊刻颁行”,以供将士循诵习传,达到“万战万胜”的目的。

《行军总要》一卷,共辑录各类行军号令九种,包括:陆路号令、水路号令、点兵号令、传官号令、查察号令、防敌要道、禁止号令、体惜号令、试兵号令等。这些号令类似于现代的战斗条令,涉及作战指挥、日常管理、军民关系、官兵关系等内容。《行军总要》中的这些规定,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平军初期的精神面貌及作战能力,太平军初期作战势如破竹,很快定都天京,与这些详备号令不无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强调战前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要求战前对相关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如《陆路号令》规定:“凡行军,先要将路程算清。譬如欲往某处,攻剿某处城池,相去约计有多少路程,必须访问明白。即在军中,选择熟谙路径之人多名,知得由此去,多少路到一市镇,又有多少路到一村乡。”[30]可以看出,这些规定明确而具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无论是陆上作战,还是水面作战,均强调部队间的联络与配合,反对孤军深入。如讲到水面作战时说:“凡行船,则前中后之船,俱要连络,不可单船独行。行则同行,止则同止。”[31]指挥主要依靠鸣锣、胜角、号梆和旗帜等,通过这些标识的不同组合方式,传递各种行军或作战号令。如要开船,佐将于船顶鸣锣,各船则击梆予以回应,表明收到号令。作战中以胜角声响指示敌人方位,“譬如前面妖来,胜角由前面吹来,大旗麾动在前,中队后队,知是前队水面有妖,各各催赶水手,赶紧摇船前去护阵,或分兵士,由岸上两边攻剿”[32]

重视士兵的日常管理,规定每日“按照名册,逐一点名一次”[33],了解士兵伤病、在位情况。除人员外,还需了解武器配备情况,由令典炮官按例检查,“看其该营所领炮火多寡,实为几人承管,方不致有贻误也”[34]。每日巡更公文递送情况等均有专人稽查报告。重视对士兵的纪律约束。如规定:“凡行营,总要严禁兵士,不准吃酒吵闹、沿途入村煮食以及沿途睡目。”[35]作战中则要求士兵严格依令行事,如行军中,“凡毋论行营扎营,俱要严禁兵士,毋得妄行开炮,恐其惊乱军心。且当爱惜红粉,又不准在军营妄放炮竹,恐其火星四散,误烧营盘”[36]。在官兵关系上,强调感情维系,要求统兵官真心爱护士兵,如规定:“凡为佐将者当知爱惜兵士。譬如行营,沿途遇有被伤以及老幼人等,遇有越岭过河不能行走者,必须谕令各官,毋论何人所有马匹,俱牵与能人骑坐。如马匹不敷,总要令兵士抬负而行,庶无遗弃。”[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