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险认识误区解析,韭菜理财经,保险救命但有限

保险认识误区解析,韭菜理财经,保险救命但有限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理财类保险对保险专业性要求不高,保险机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低成本资金。在周某某的推荐下,郑晓晓为两岁的女儿买了一款儿童保险,包含了教育金、重疾险、额外分享保单红利等,保险的保障金额近280万元。有天,郑晓晓的女儿不幸从二楼的楼梯上滚了下去,经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伤势严重。为了救治女儿,郑晓晓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

保险认识误区解析,韭菜理财经,保险救命但有限

误区1:等有钱了再买保险。保险这一金融产品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用来对冲个人和家庭意外遭遇的无法预计和无法承受的各种风险。不过由于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通常是非常低的,很多人就会带着侥幸在想:“哪有那么多的风险?我什么保险没买,不也好好的吗……还是先把房子和车子买了再说。”

其实,在第二章讲到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模型的四个账户里,除了排第一的“要用的钱”,第二个就是“保命的钱”——这是一笔以小博大的钱,即用小的开支去购买人身保险,防止家庭突发事件所需大额开支。现实中没有配置保险的家庭,往往不是因为钱不够多,而是因为对保险配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到位。通常那些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出现突发风险时,当然有经济实力来抵御风险,但他们毕竟是少数,花尽量少的钱保障家庭有可能出现的大额支付风险,则是每一个已经解决了“温饱”的普通家庭都要考虑的问题。

误区2:等到年龄大了再去买保险。很多人觉得在年轻的时候很少生病,去买医疗保险和重疾险“不划算”,就想等到年龄大一些时再买。实际上,很多保险不是我们想买就能买得到的。当我们步入中年甚至老年,身体已经开始出现预警或有明显疾患的时候,很多保险再想买但已经买不到了。即便是身体没有状况,一般的医疗险和重疾险也是“年龄越大越贵”。保险应该是要陪伴我们终身的,如果经济不宽裕,可以考虑先缴纳社保局的医疗保险,经济宽裕时应补充增加商业保险。如果我们的父母没有保险意识,那么当我们有一定经济收入时,就要开始为自己买保险。

误区3:买保险比收益。在保险的大家族里,既有保障型保险,也有理财型保险。从2000年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以来,投保人除通过保险代理人、经纪人购买保险外,各家银行也成了大家购买保险的重要渠道。由于理财类保险对保险专业性要求不高,保险机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低成本资金。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保险市场虽然保费规模大,但真正为了解决疾病或死亡风险的保费占比却很低,这也让大家错误地认为“买保险要比哪家定期收益高”。实际上,保险的本质是提供保障,我们在保险的筹划方案里,保险真正的独到之处在于转移我们生老病死带来的财务风险以及家族财产的保全。在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手段中,保险的理财功能应该与理财产品基金等其他理财类产品对比来看。

这天,小富的客户王姐听说保险的收益高,就打电话咨询小富。小富在了解了王姐的情况后,建议王姐先配置保障型的保险。王姐反倒有点纠结了:那我买了人身健康险,万一没有发生风险事故,岂不是白买了?

王姐的这种想法,其实很多人都有。我们既想预防风险,又想万一风险未发生,那是否可以把本金返还给我们。购买金融产品不像购买普通商品,人们一般很难接受把本金消费掉的事实。若花钱买了空调,人们能够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舒适,而若购买了人身健康保险却没有发生风险事故,就好像什么都没得到似的……

“出事要赔付,不出事还本金”,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显然有点天方夜谭,不过,现在不少的保险机构为了迎合大家的这种想法,也推出了不少保费返还型保险,以“有病赔钱,无病返本”作为卖点。但如果我们将返本和非返本两种保险的保费做比较,就会发现同样保额的保险,返本型保险的保费会高出很多。从保险精算的角度来看,实际上,返本型保险就相当于用返本型保险资金每年的“利息”缴纳了保费,但是购买时大家心理感受完全不同。

同时,对于保险是否选择返本,也要看我们的家庭收入水平。当家庭资金有限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用较少的钱购买较高的保额,最大限度地覆盖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就要优先选择非返本型保险。如果家庭资金宽余,就可以选择需要资金量较大的返本型保险。

误区4:保险理赔难。大家或许有这种印象,保险代理人在保险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针对我们对保险消费的需求,似乎是“购买时啥都可以承诺,理赔时却百般刁难、困难重重”,在这样的“口碑”传播下,许多本来有投保意愿的人对保险也知难而退、望而却步了。

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实际上,保险机构的设立,无论是注册资本股东资质,还是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都是有极其严格的准入规定。而且设立后,监管部门也会动态地对其偿付能力和各项业务的合规运行进行监管,以尽力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利益。(www.xing528.com)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规定中我们也可解读到,当保险公司资不抵债时,将会面临破产。但《保险法》又规定,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如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协议的,则由保险监管机构指定有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我们不难看出,不管以哪种形式接手,保险监管机构都要保障投保人的保单后续有效,能够理赔。

既然保险公司是值得信任的,但为什么会出现保险公司“拒赔”的情况呢?

小富堂姐郑晓晓与保险公司销售员周某某是邻居,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来二去郑晓晓和周某某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周某某的推荐下,郑晓晓为两岁的女儿买了一款儿童保险,包含了教育金、重疾险、额外分享保单红利等,保险的保障金额近280万元。

有天,郑晓晓的女儿不幸从二楼的楼梯上滚了下去,经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伤势严重。为了救治女儿,郑晓晓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这时郑晓晓想到曾给女儿买了保险,就拿着保单去找周某某。

周某某看了看保单,发现当初推荐的综合保险并未包含意外医疗,心里知道赔付会有问题,但还是硬着头皮说“要回公司问问,看能否赔付”。

后来周某某回话说公司的答复是:这次出事属意外医疗责任,不在所购买的儿童保险的责任范围内,因此保险公司不能赔付。

相信不少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保险买了不少,但未能起作用,一旦出了风险却无法得到补偿,这就会给大家留下保险理赔难的“难忘记忆”。实际上,保险产品本质是一项合同,对于要保障的范围会进行明确规定,保险本身是制式的合同,具体到每个险种又会进行细分,不可能涵盖我们面临的所有的风险,是否赔付完全要依合同的约定。在很多人的眼里,“只要是癌症,就是重大疾病”,但实际上原位癌(早期形式)并不属于“重大疾病的范畴”,很多重大疾病保险对于这项不会赔付……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保险合同的内容很难理解透,最可靠的方式是找个真正的专业人士,能够比较仔细地了解我们的情况,给我们合理化的建议,同时能够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既然保险只是帮我们规避一部分风险,而不是全部的风险,我们在配置保险时也一般只需根据自己风险较大的方向重点去“保”,无法买齐所有的保险类别。

另外,投保人在正规医院的门诊、体检、住院记录,保险公司都是有权查询的,如果配置健康、医疗相关的保险时,我们没有如实告知健康情况,也可能会被保险公司拒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