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法学: 中央和全国性立法预测分类与特点

立法学: 中央和全国性立法预测分类与特点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实的立法实践中立法需求复杂多样,因而各个立法预测的类别并不是独立的、割裂的,通常是综合地、交叉地运用各项立法预测的类别,从而实现其效用最优化。其主要特点在于它是对中央立法发展状况的预测。全国性立法预测的主体通常应当是拥有国家立法权的主体。一方面,立法机关的预测主要是指立法机关进行的对立法相关事项的预测。因此,立法机关的预测应处于主导地位。

立法学: 中央和全国性立法预测分类与特点

立法预测是一项复杂、体系化的制度,从不同需求的角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立法预测方式。现实的立法实践中立法需求复杂多样,因而各个立法预测的类别并不是独立的、割裂的,通常是综合地、交叉地运用各项立法预测的类别,从而实现其效用最优化。

(一)短期立法预测和长期立法预测

以立法预测在立法过程中适用的时间长短为标准,可以将立法预测分为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方面,短期立法预测“是指对5年以内的立法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的考察和测算。这种预测是对近期内立法进行决策,确定近期内立法工作方针、规划或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短期立法预测也可以称为近期立法预测,其中包括每个年度的立法预测”。[64]它是指导近期内立法工作、规划或计划的重要依据,一般包括每个年度的立法预测。短期立法预测的优点是时间短,内容覆盖面具体、准确,预测验证速度较快;缺点是无法给出较为宏观的立法发展趋势,预测的覆盖面窄。基于此,短期立法预测通常适用于地方立法或者层级较低规范性文件的立法准备阶段或者是为中期或者长期的立法预测工作做铺垫。

另一方面,长期立法预测“是指对未来十年以上或更长期限的立法发展趋势和前景所进行的预测。长期立法预测主要是确定长时期内立法工作方针、规划或任务的重要依据。长期立法预测适合国家立法机关采用,一般呈现覆盖面大、容量大、粗线条、较笼统、较模糊的预测”[65]。长期立法预测较之短期立法预测的优点是覆盖面广、容量大,对保证社会发展的长期稳定性、立法发展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长期立法预测跨越的时间过长,受立法发展的因素影响过多,其内容的具体度和准确性都不如短期立法预测。但长期立法预测在把握国家全局的立法发展趋势或某一部门法的发展规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宏观立法预测和微观立法预测

以立法预测在立法过程中是否具有全局意识为标准,可以将立法预测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一方面,宏观立法预测“是指从总体上对国家或某个地方、某个部门的整个立法发展的前景和趋势所进行的考察和测算。包括对国家或某个地方、某个部门的整个立法原则、立法制度、立法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考察和测算”[66]。宏观立法预测是在全局观念下,对整个国家的立法在相当长时期内的性质和任务、立法的规划和计划进行考察和推算,从而得出宏观意义上国家立法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从而为整个国家立法的大政方针提供引导。

另一方面,微观立法预测是基于立法需求、法的质量、法实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等诸多因素,对具体部门某个单项立法或某个具体法律规范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考察和测算。例如,预测未来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民法典中“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在今后或未来是否适应社会现实,如不适合,应当做怎样的修改、何时修改等。微观立法预测工作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具体的部门法、单项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法律规范的制定、修改、补充和废除。(www.xing528.com)

(三)全国性立法预测和地方性立法预测

以立法预测的预测对象是中央立法还是地方立法为标准,可以将立法预测分为全国性立法预测和地方性立法预测。一方面,全国性立法预测“是指对于效力及于全国的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变动等情况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所进行的考察和测算”[67]。其主要特点在于它是对中央立法发展状况的预测。例如,制定某个全国性的法律前所进行的立法预测,进行全国性立法预测必须对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发展趋势、相关立法的发展规律、实施效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考察和推算,因此在收集立法信息上难度较大,所受的其他影响因素也较大。全国性立法预测的主体通常应当是拥有国家立法权的主体。

另一方面,地方性立法预测“是指对地方立法发展状况的预测,如对全国各地方立法的预测、某省地方立法的预测、某个地方性法规的预测和自治地方立法预测等”[68]。其主要特点在于它是在了解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该地区立法在整个法制体系中的地位为依据所进行的一种立法预测。地方性立法预测一般由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来进行。地方性立法预测虽然要以全国性立法预测为指导,但它也是全国性立法预测的补充和完善。

(四)立法机关的预测和非立法机关的预测

根据立法预测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立法机关的预测与非立法机关的预测。一方面,立法机关的预测主要是指立法机关进行的对立法相关事项的预测。因此,立法机关的预测应处于主导地位。拥有固定人员编制和资金支持的立法机关预测在获取立法信息上拥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机关所预测的项目已提上立法议程,故预测结果具有较大的权威性,能为立法机关在起草法案等其他立法活动中采用。

另一方面,非立法机关的预测“是指不具有立法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的立法预测。如法学研究机构、法学工作者所作的立法预测”[69]。由于不具有立法权的组织或个人对立法所进行的预测,通常为学术组织为学术研究所进行的预测,该类组织或者个人通常拥有丰富的法学知识和素养,故这种预测具有专业化方面的优势,能较为全面、客观和公正地搜集、分析有关立法信息。但由于其属于民间性质的调研、预测,相较于立法机关的预测,权威性较差且并不当然地被立法机关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