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破茧成蝶:李盾音乐剧世界中的审美转换

破茧成蝶:李盾音乐剧世界中的审美转换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要将音乐剧真正带到东方的、中国的观众面前,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完成审美的转换。因为《飞天》讲了世界文明交融,这里面就包含审美的融合。音乐剧在韩国的发展也遇到了审美转换的问题,在2008年之前,韩国的原创音乐剧是极其薄弱的,制作人不做,投资人不投,观众不看,因此原创剧都是在很小的剧场演出。审美是需要引领的,是不能顺势的。

破茧成蝶:李盾音乐剧世界中的审美转换

说到音乐剧的起源,它是西方的,不是东方的,它是从轻歌剧,从娱乐演变而来的。因此,音乐剧中大部分的艺术表现都是写实的,鸡就是鸡,酒就是酒,有的剧里,连动物元素都是活体呈现。

这样写实的表现手法让音乐剧在进入中国文化时碰到了一些审美上的“障碍”。东方艺术更倾向于抽象的、写意的,东方的观众也自然而然养成了与其符合的审美习惯。因此要将音乐剧真正带到东方的、中国的观众面前,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完成审美的转换。

我从1988年开始,就一直在实践音乐剧的审美转化,到现在,我也还在路上。中国目前很多音乐剧的制作,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把民族歌剧也叫音乐剧,把杂技也叫音乐剧,话剧里加点唱的元素也叫音乐剧。其实,音乐剧不是简单的元素的叠加,是一个体系化的东西。也正因为其系统性,音乐剧的审美转换就特别不容易。在制作《西施》的时候,我就尝试把京剧和音乐剧融合在一起,《西施》的票房很好,但在我的感觉上,它还不算成功,因为在戏曲和音乐剧的融合方面,还是差点什么。后来,又制作了《飞天》,这个题材给了我特别好的融合的机会。因为《飞天》讲了世界文明交融,这里面就包含审美的融合。(www.xing528.com)

音乐剧在韩国的发展也遇到了审美转换的问题,在2008年之前,韩国的原创音乐剧是极其薄弱的,制作人不做,投资人不投,观众不看,因此原创剧都是在很小的剧场演出。但是在2008年《蝶》引起巨大反响之后,韩国的原创音乐剧也开始崛起,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比如《英雄》《图兰朵》《那些天》,讲的都是东方故事,也很好地完成了审美的转换。

总结说来,要做好音乐剧,必须要解决审美问题。怎么解决审美上的差异问题?就是要多看、多研究,没有其他路径可走。审美是需要引领的,是不能顺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