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他人如何对待你,自信不被动摇

教他人如何对待你,自信不被动摇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人们所说的自大,是指自以为了不起。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身边总不免有这样一号人物存在——他们总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甚至有点盛气凌人,或者对别人不屑一顾。失败和挫折并不会影响一个高自尊的人对自己的信心。为什么有些人有时自信满满,有时却又不堪一击?而他作为人的价值也并不等同于他所做的事,所以,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本身价值的充分认可上,并不会受事情的成败影响。

教他人如何对待你,自信不被动摇

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评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自信通常跟做某件事的能力有关。比如我有演讲能力,所以对于演讲这件事,我很自信;我唱歌没有天赋,在唱歌方面我没有自信。但我不会因为自己歌唱得不好而否定自己。就算我在某些方面有弱点、有不足,我也不会因此而怀疑自己,依然对自己这个“人”充满信心。在这里,这种信心叫“自尊”。

自尊,是指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与自我尊重。自尊是一种自我价值感,是对自己综合价值的主观评判。如果没有特指某一具体事情,一般人所说的自信(例如某某是一个自信的人),其实就是自我价值感,或者叫“自尊”。

而人们所说的自大,是指自以为了不起。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身边总不免有这样一号人物存在——他们总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甚至有点盛气凌人,或者对别人不屑一顾。这些人讲起话来,让人乍听之下觉得他很牛、很在行,没有他不知道的,他似乎成功在望、不可限量。然而相识久了,却发现他总距离理想“一步之遥”,说话也言过其实,不可尽信。久而久之,大家会知道,某某是个自我膨胀的家伙,对他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

自大的人喜欢把自己的地位、财富在集体中的作用和可利用价值等看得过分重要,他们喜欢夸大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与之相似的状态还有自负和自傲,“自负”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自傲”指自以为比别人高明而感到骄傲。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自信(自尊)与事情无关,与能力无关,它是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不依赖任何事的一种能力。而自大、自负、自傲这些状态都跟所做的事或能力有关,都要以能力或所做的事为依托。一旦这些赖以依靠的能力或事不再存在时,整个人的价值感都会坍塌。

而自尊刚好相反,这种感受因为不依赖任何外在的东西,所以即使遭遇失败、挫折,他也会认为这是暂时的,他有能力跨过去。失败和挫折并不会影响一个高自尊的人对自己的信心。

上文提到的那位团委书记,出众的天赋使他年纪轻轻就进入国家未来力量的人才储备库。以他的能力,即使遭遇一次失败,也无损他的能力,不会影响他今后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但他却没有力量重拾生活的信心。其实,不是他没有东山再起的能力,而是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www.xing528.com)

为什么有些人有时自信满满,有时却又不堪一击?答案很简单,他们的自信都是建立在某件事情上的。当他们成功时,他们自信,甚至自负、自大、自傲。可惜的是,他们对自己本身并没有信心,因此,一旦他们赖以建立信心的事情遭遇挫折和失败,他整个人就会跟着崩溃

何西之所以能在人生低潮时依然淡定从容,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学习心理学。他知道困难是暂时的,人是会成长的;人的一生会做很多事,失败只是其中的一件。他也知道,所谓的“失败”,只不过是事情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而已。假如还有明天,事情还没有结束,一切皆有可能,何谈失败?而他作为人的价值也并不等同于他所做的事,所以,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本身价值的充分认可上,并不会受事情的成败影响。

由此可知,一般人所说的自信其实分两种。

一种是建立在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情上的自信,这种自信会因为过度而演变成自大,其实是一种虚假的自信,是自卑!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才需要依赖某件事情来建立信心,仿佛自己人生的价值只有通过外在的成功来证明。这样的自信是危险的,因为一旦赖以支撑其自信的外在事物消失,人生也会跟着坍塌。

另一种是对自己这个人的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即使他人把我贬得很低很不堪,即使我遭遇了挫折、失败,可我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依旧存在闪光的地方,知道自己能成事。这种自信不以任何外在的事物为衡量标准,是发自内心地无条件地主观相信,这才是真正的自信。如果是这种自信,就不存在过度的问题,因为越是自信的人就越平和,越不居功自傲,他根本无须依赖任何外在的事物去证明自己,他们相信自己,并尊重他人。

一个有钱人无须去证明自己有钱,自信也一样。因此,自大、自负、自傲恰恰是自信不足的表现。正因为不够相信自己,所以才需要依赖别的东西来证明自己,才会用自大对自我进行过度补偿。换句话说,自我膨胀是自卑的表现,自负与自卑,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联系密切,不可分割。

心理学认为,个体会通过回避现实来避免接受自己的弱小感,所以弱者为了避免感受弱小感,会用自大、自负、自傲等自我膨胀的方式进行自我防御,这种防御既能避免自己弱的一面被人看到,也能不被自己看到,因此,他们很多时候活在自我欺骗里,不仅无法让自己变得强大,反而更容易遭遇挫折和失败,陷入新一轮“挫败—自卑—防御—自我膨胀”的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