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数据视角下的制造业税收指数应用

大数据视角下的制造业税收指数应用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弗曲线理论由阿瑟·拉弗提出,为供给学派的代表学说,主张通过降低税负来增加社会供给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拉弗曲线实际上描述了税率变动对税收的影响:二者呈一种倒U形的关系,说明存在一个税率拐点,该拐点对应的税率是最优的。图1.1拉弗曲线图中纵坐标代表的是税收,横坐标代表的是税率,O代表原点,表示税收和税率都为0,曲线OBD表示税收随税率变化的曲线,上面每一个点都对应一定税率下的税收。

大数据视角下的制造业税收指数应用

拉弗曲线理论由阿瑟·拉弗提出,为供给学派的代表学说,主张通过降低税负来增加社会供给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拉弗曲线实际上描述了税率变动对税收的影响:二者呈一种倒U形的关系,说明存在一个税率拐点,该拐点对应的税率是最优的。当低于该拐点税率时,提高税率会增加税收收入;在达到拐点税率时,税收收入最多;超过拐点税率时,继续提高税率会减少税收收入。因此,税率存在上限,不能无限提高,否则税率过高甚至接近1时,就会加重人们的税收负担,降低工作积极性。企业由于成本的增加,会缩减其生产量,产出就会减少,人们收入也会下降,税收的来源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税收收入必然会减少;而税率较低时,人们就会因为自身税负较轻而具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以获得更多的劳动所得,同时由于生产成本降低,企业会扩大投资规模,增加税源范围,进而增加税收收入。因此,只有在不超过最优税率时,才能保证税收和经济共同增长。

政府为了履行社会职责而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撑,也就是政府收入。而社会收入Ys除了包括政府收入Yg外,还包括居民收入Yp,可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Ys=Yp+Yg

政府收入是对社会总收入的分配所得,也即征税而来。假定征税按照一定的税率t来进行,那么政府收入可表示为:

Yg=Ys×t

由上述两式可得居民收入为:

Yp=Ys×(1-t)

只有居民参与生产活动,社会收入Ys才能被创造,也才有了政府收入Yg。从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出发,居民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意愿取决于可预期的未来收入的大小,也就是Yp,而税率t关系到居民所能获得的扣除税收后的剩余财富的大小。因此,较高的税率意味着居民承担较重的税负,所获得的收入就会减少,必然会挫伤居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影响社会收入,进而减少政府收入。

既然居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最终社会收入密切相关,不妨假设前者对后者有直接影响,那么居民生产积极性越高,社会收入越多。当居民生产积极性达到最高时,社会收入也就最多,令其为Y0。我们知道,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居民收入的大小,也就间接地影响到居民的生产积极性。当税率t=0时,居民税收负担为0,此时,居民生产获得的收入完全为己所有,居民的生产积极性最高,社会收入最多;而当税率t=1时,居民收入完全用于税收的支付,居民收入为0,居民参加生产的积极性最低,社会收入为0。

如果用社会收入与最大产出的比值Ys/Y0作为衡量居民生产积极性的指标,因为t代表政府收入的比重,居民收入的比重则为1-t,不妨将1-t称为社会收入分配给居民的“留率”。“留率”越大,表示居民能够获得的收入也就越多,进而有越高的生产积极性,假定随着“留率”的变大,居民生产积极性以一个恒定的加速度变大,则可以得出有关生产积极性的等式:

其中,k>0,当Ys=Y0时,t=0,k=1;而当Ys=0时,t=1。将上述式子整理可得:

Ys=Y0×k×(1-t)(www.xing528.com)

经整理可得政府收入:

Yg=Y0×k×(t-t2)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发现,税率会对政府收入产生影响,当税率为0或1时,政府收入都为0,说明税率不能过高或过低,必须适当,才能保证政府收入的稳定。

为了更形象具体地描述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关系,下面用拉弗曲线(见图1.1)加以补充说明。

图1.1 拉弗曲线

图中纵坐标代表的是税收,横坐标代表的是税率,O代表原点,表示税收和税率都为0,曲线OBD表示税收随税率变化的曲线,上面每一个点都对应一定税率下的税收。

点E表示最优税率,对应的点B表示最多税收。当税率由点O变化到点E时,税收逐渐增多并在B点达到最高值,而当税率由点E变化到点D时,税收不增反减,并由最高值逐渐减少为0。因此,税率并不总是和税收同方向变化,高税率也不一定代表高税收;税收随税率的提高增多,但达到最高值时,就会随着税率的提高而下降;当税率为100%时,税收为0。如图1.1中所示,曲线与横坐标轴所形成的区域分为两部分,一为空白区域OABE,表示税收与税率变化方向一致,为征税的“正区间”;另一为阴影区域EBCD,表示税率与税收变化方向相反,也就是征税的“负区间”。故一定要选择“正区间”的税率来征税,而不应该选择“负区间”的税率来征税。如图中所示,点A和点C表示的税收收入是相等的,只是点A对应的税率比点C低,说明不同税率可以实现相同的税收收入。但是,我们还是宁愿选择较低税率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也不愿因为高税率而阻碍经济的增长,故而在选择税率时,一定要结合经济增长和税收两方面的因素,设计出最合理的税率,保证经济增长和税收同步变化。

经济景气指数来源于企业景气调查,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建立的一项统计调查制度。它是通过对企业家进行定期的问卷调查,并根据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情况及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的,由此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经济运行状况,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包括:预警指数、一致指数(1996年为100)、先行指数(1996年为100)、滞后指数(1996年为100)。其中,一致指数是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由工业生产就业、社会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社会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方面合成;先行指数是由一组领先于一致指数的先行指标合成,用于对未来经济的走势进行预测;滞后指数是由落后于一致指数的滞后指标合成,它主要用于对经济循环的峰与谷确认;预警指数是把经济运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1987年,吉林大学课题组与原国家经贸委合作,首次编制了全国宏观经济增长率周期波动的先行、一致、滞后扩散指数与合成指数。1988年初,国家信息中心研制了我国最早的经济景气预警系统并投入试运行,到1993年,有近30个省、计划单列市开展了经济景气预警工作。90年代中后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机构,致力于开展实用景气预警系统研究,使得宏观经济景气分析得到极大发展。2004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开始公布宏观经济景气分析月度报告,国家统计局开始在《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公布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和预警信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布企业调查、居民户调查和银行家调查数据及分析报告,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经济景气动向分析预测。2005年,国家发改委开始召开季度景气分析会,景气分析工作的交流活动走向制度化。目前,按月份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已成为研判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风向标。表1.1给出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的中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数值。

表1.1 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