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化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引水浇花,融贯初中数学

生活化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引水浇花,融贯初中数学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1:中国的“中”字。学生2: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学生2:四种折法,说明这幅剪纸有4条不一样的对称轴。学生1:以后我能一下就识别出轴对称图形,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了。

生活化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引水浇花,融贯初中数学

(一)案例一:生活中的轴对称

【情境引入】

板书:生活中的轴对称。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呈现出特别美丽又震撼的视觉效果,令人过目不忘,真是一种视觉的享受!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建筑泰姬陵、陕北剪纸、自然界的花蝴蝶等)。

(先用PPT一幅一幅呈现,最后全部展示在同一屏幕中)

(学生发出赞叹,议论纷纷)

教师:刚才听到好多同学都发出赞叹,那么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它们都是对称的。

教师:对,非常好!大家发现了这些图片美的根源,因为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而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大家想想,我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的现象?

学生1:中国的“中”字。

学生2:奥运会五环标志。

学生3:结婚时候贴的大红囍字。

(学生哄笑)

学生4:奔驰汽车标志,还有上海大众的汽车标志也是。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对!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剪纸游戏。(通过多媒体展示剪五角星的方法步骤)请同学们参照方法步骤,一起动手剪出五角星。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将部分学生剪好的收集)

教师:同学们都是先折后剪的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教师:为什么要先折后剪呢?

学生1:先折叠好再用剪刀修剪,打开折叠后,得到的五角星才是对称的。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大家看到自己手中五角星的折痕了吗?如果沿着这条折痕,将五角星对折,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折痕的两边完全重合了!

教师:对!所以,折痕的位置就是……

学生:五角星的对称轴!

教师:对!接下来,我们观察一下,手里的五角星一共有多少条对称轴呢?

(学生开始低声讨论,有的说2条,有的说3条,教师留下悬念,没有解答)

【理性认识阶段】

教师:请同学们再回看我们之前的图片,大家能找到每一个图案的对称轴吗?

(大屏幕呈现图片)

学生(踊跃举手):能!

教师:大家一起指出这些图案的对称轴。

(学生回答一个,屏幕随之显示虚线,即为对称轴)

教师:为什么图一的对称轴在这里呢?(手指图一泰姬陵对称轴)

学生1:因为当我们沿着这条线对折时,这条线两边的图案就完全重合了!

教师:说到点子上了,那图三这幅剪纸呢?有几种折法可以使两边的图案完全重合?

学生2:四种折法,说明这幅剪纸有4条不一样的对称轴。

教师:很好,那我们每个人手里的五角星呢?大家可以再动手折折看。

(学生拿起刚剪的五角星开始各种对折)

学生: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对折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让我们一起给“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下个定义。

(大屏幕显示定义内容)

识记1:一个图形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作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边读边记,把这个定义记在脑海里。

(学生齐声朗读,教师将定义板书,重点内容标红)

【认识提升阶段】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一页白纸,在上面滴几滴墨水,然后再把纸张对折,看看打开后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导)

教师:将滴了墨水的白纸打开之后,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试着总结一下你的新发现。

学生:两块墨迹是对称的!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明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教师:总结得非常好!掌声鼓励!

(大屏幕出现定义,教师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

识记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作对称点。

教师:我们把每一个对应的点叫作对应点,即A与A1,那线段BC和B1C1呢?就是一组对应线段。大家自己能不能再发现对应角呢?同学们想一下,这些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因为它们完全重合啦!(www.xing528.com)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棒!因为沿对称轴对折后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生活中的轴对称,现在请同学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学到的内容,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1:以后我能一下就识别出轴对称图形,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了。

学生2:我不但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在刚才的交流探讨中,还明白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含义。

教师:非常好,请大家自己动手制作轴对称作品,学生代表把富有特色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来。

(给学生以发展自我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感到成功的喜悦)

(下课铃声响起)

教师:看来大家都有不少收获!今天的课后作业是课本第54页的习题3和4,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有问题互相多探讨交流。下课!

学生:老师再见!

教师:同学们再见!

(二)案例二:等可能性

教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件,有的事件一定会发生,有的事件一定不会发生,还有的事件是可能发生,而可能性呢?也有大有小。本章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概率的基本知识。

教师:今天我有一个特别的发现,当我任意翻开一页数学课本,左边显示的页码一定是偶数,右边显示的页码一定是奇数,你相信吗?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

学生开始动手翻开数学课本,给出肯定回答。

教师板书:一定会发生。

教师:再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说成“翻开数学课本,左边的页码是奇数,右边的页码为偶数”,这个事情也一定会发生吗?

学生:一定不会。

教师板书:一定不会。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棒!看来大家都做了很好的预习。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把上面的问题改为“翻开数学课本,右边的页码是3的倍数”,那么这件事情会不会发生呢?

教师板书:会不会发生。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走进书中掷骰子的故事。同学们请看,我们都知道,骰子有六个面,从1到6出现点数,我们一起回答一下课本问题。随意掷出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会是9吗?

学生一起回答:不会。

教师:那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学生:一定不超过6。

教师:那随意掷出一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是2吗?

学生:有可能是2,也有可能是1,3,4,5,6。

教师:回答正确!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进行一个摸糖果实验活动。我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三个箱子,第一个箱子里放了3个黄色糖果,第二个箱子放了3个白色糖果,第三个箱子里放了2个白色糖果和1个黄色糖果。请大家仔细猜想,从第一个箱子里摸出一个糖果,一定能摸出黄色糖果吗?第二个呢?第三个呢?大家先动脑猜想一下结果,然后我们一起动手实践,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待小组活动完毕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开始动手实践,从箱子里开始摸出糖果。

教师走下讲台,在每个小组进行实验指导。

教师:同学们别忘记一点,在每次摸糖果之前,都要将箱子里的糖果摇均匀,并且每摸出一次糖果都要把糖果放回原来的箱子中。

五分钟后,小组实践完毕,同学举手发言。

A组:第一个箱子因为全都是黄色糖果,所以摸到的一定是黄色糖果,这是必然的。

B组:第二个箱子里因为都是白色糖果,所以根本摸不到黄色糖果,因此在第二个箱子中摸到黄色糖果是不可能的。

C组:第三个箱子里有2个白色糖果和1个黄色糖果,而白色糖果的数量比黄色糖果多,所以可能摸到白色糖果,也可能摸到黄色糖果,但是通过我们组实验,发现摸到白色糖果的可能性大一些。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用的词语都相当准确!第一个箱子里一定能摸出一个黄色糖果,第二个箱子里一定不能摸出一个黄色糖果,第三个箱子里有可能摸出黄色糖果。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比如,刚才我们在掷骰子实验中,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不超过6;在黄色糖果的实验中,一个箱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色糖果,这些就是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例如,刚才举例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10;在刚才的摸糖果实验中,第二个箱子中摸出黄色糖果,这些都是不可能事件。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1: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结果都是事先知道的、能确定的。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从生活中发现什么确定事件?

学生2: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是确定的必然事件。

学生3:今天是礼拜一,明天一定是礼拜二,这也是确定的必然事件。

学生4:有一个人的体温是100度,哈哈哈,这是不可能事件。

(学生哄笑)

学生5:在标准大气压下,瀑布的水是从低处流向高处,这也是不可能事件。

教师总结:这5位同学给出的答案非常准确,举例形象生动,就源于我们生活,源于我们身边。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发现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老师给你们点赞。

教师:所以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发现其中的有趣奥妙。

教师:今天是我们学习概率初步的第一节课,正如课题所说的,我们是感受可能性。通过我们生活的经验,我们将事件分成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确定事件我们又分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有大小的区别。这节课我们重点在于对生活中的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和感受,关于概率的计算和估算,我们将在后面的课程中讲解。

(下课铃声响起)

教师: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作业,每人分别举出3个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并认真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下课!

学生:老师再见!

教师:同学们再见!

总之,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相关思想方法的理解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并由此构建出相关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能更加熟练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和把握,提升学生学有所用的成就感,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意识更加强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