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长方体形状包装纸盒: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设计长方体形状包装纸盒: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题研究前需要做好准备:从生活中搜集长方体包装盒,如粉笔盒、文具盒、牙膏盒、饼干盒、墨水瓶盒、牛奶包装盒等。将平面展开图进行裁剪,折叠、粘贴,制作出长方形包装盒。

设计长方体形状包装纸盒: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教学内容】

本课题是一个新的教学方式,笔者结合教材中要求学生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课题,通过课题学习让学生体会长方体(立体图形)和侧面(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几何相关知识,在头脑中有一定的概念,这节课是要求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操作课,在实践中用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研究立体图的平面展开图,设计制作包装纸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及转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倡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实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并利用二者关系设计制作包装纸盒。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如何转化为平面图形。

【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从生活中的图形出发,通过折叠、展开等操作活动,理解长方形和其侧面的关系,独立进行简单的长方体形状包装盒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制作长方体纸盒。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亲自动手制作解决问题。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材料包括胶水、直尺、厚(硬)纸板、剪刀、裁纸刀、彩笔等。

在课题研究前需要做好准备:从生活中搜集长方体包装盒,如粉笔盒、文具盒、牙膏盒、饼干盒、墨水瓶盒、牛奶包装盒等。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展示作品进行比较。

学生在制作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制作作品,并介绍自己的设计制作过程和理念。

针对各小组的制作作品,着重探讨下面四个问题:

(1)设计制作的包装盒是不是按照要求是长方体?如果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在制作中应该如何改正?

(2)从包装盒的实用性分析,设计制作的尺寸和形状是不是合理?使用材料情况如何?有没有节约材料?哪里需要改进?

(3)设计制作的包装盒外形是不是美观?(www.xing528.com)

(4)通过实践活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有没有新认识?

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观察和讨论,明确小组要设计制作的包装盒类型,并对小组组员进行明确分工。具体操作步骤:

(1)对包装盒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尤其注意包装盒各棱、面大小及位置关系。

(2)将包装盒拆开,展开为平面图形,观察平面图形形状,找到对应长方体包装盒的各部分,量一量各部分的大小和尺寸,找到对应的等量关系。

(3)再将平面展开图复原为长方体包装盒,观察平面图到长方体的折叠情况,并注意是如何粘贴在一起的。

(4)多练习几个包装盒的拆装,找到长方体和平面图的对应关系和特征。

(5)小组展开讨论,设计本小组的实践方案。

学生活动:

(1)在一张纸上绘制包装盒的设计草图,然后裁纸,进行折叠后,简单看一下设计效果。如果出现问题,要对设计草图进行调整,直到满意。

(2)按照设计草图,在硬纸板上绘制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并且注意减去适当棱角和预留黏合处。在设计纸板上标注图案和文字,进行精准的设计。

(3)将平面展开图进行裁剪,折叠、粘贴,制作出长方形包装盒。

设计意图:经过实践活动,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合作制作,亲自动手,培养其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小组讨论合作中,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多角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尝试应用

设计制作底面是6个角相等、6条边相等的六边形,侧面为6个相等的长方形的“正六棱柱形状”的包装盒。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4.补偿提高

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形的包装纸盒。

5.小结

说出你的收获和体会。

6.课外作业

制作立体图形——先转化为平面图形(平面展开图),再转化为立体图形(折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效果及反思】

从上述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捕捉生活化元素,给学生搭建数学—生活桥梁,通过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和实际生活联系的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并不断尝试探究,提高数学学习自信心,逐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互动合作,形成一个双边教学活动,教师讲得好,学生学得轻松,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让课堂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同时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问题,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总之,初中低年级是学生由小学向初中学习过渡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