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融合:生活化与初中数学的水源

教学融合:生活化与初中数学的水源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个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小组交流与总结往往是学生收获最大的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性评价。不单单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在交流与评价中的收获往往比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更多。

教学融合:生活化与初中数学的水源

课程标准中指出:“留给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因此,在综合与实践课完成后,教师要把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心得的交流和经验的总结。展示成果包括:①本组研究的课题;②设计的方案;③小组成员的分工;④活动过程中用到的知识、遇到的苦难、克服的过程;⑤研究的结果;⑥完成综合与实践课题的感受和收获。

整个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小组交流与总结往往是学生收获最大的环节。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发现别人研究成果的优点,宽容别人研究的缺陷,并学会客观和辩证地思考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性评价。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体现“重应用、重体验、重全体参与”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标准也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对学生的评价不宜按照传统书面考试的方式,应多关注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过程性的评价属于对每个个体差别化的评价,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类型”,主要作用在于及时反馈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从而达到让学生对学习的过程性表现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的效果,而不是只给学生下最后的结果性评价。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能力得以全部发挥,最终达到使所有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最核心的就是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报以发展的眼光。

(一)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对学生的评价内容

各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全部结合起来,在学生全部的学习过程中,使评价既能反馈学生学习的成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因此,在进行综合与实践课的学习时,教师虽然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但是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

第一,侧重于对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在综合与实践课中参与活动的程度,是否积极思考,是否认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愿意和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彼此的想法并分享活动成果,学生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是否积极等。

第二,侧重于对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是否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否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否能与同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是否能解释清楚结果的合理性。

第三,评价的形式和方法多样化。评价可以采用观察学生在整个讨论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或者书写课题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多给学生以激励和鼓舞,并鼓励学生把优秀小论文积极投稿,争取得到发表或获奖的机会。(www.xing528.com)

第四,多用鼓励性的定性评价。客观评价一个学生在综合与实践中的表现,描述这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多肯定学生在过程中的进步和发展,关心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提高,并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第五,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单单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在交流与评价中的收获往往比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更多。在互相的评价中,可以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客观辩证地分析、思考问题。

(二)综合与实践课对于学生评价的具体实践和做法

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笔者对学生评价的具体做法也反复思考了很长时间,来回改了很多次。在活动中,到底怎么评价学生,才能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正确的评价?笔者首先谈一下整个学期数学成绩的评价方案,是按照期中30%、期末40%、平时30%的比例计算一学期最后总成绩的。平时成绩是由平时测验的成绩和上课表现分组成的,综合与实践课的上课表现和小论文及撰写的总结报告计入平时成绩。

每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笔者规定最低得分-2分,最高得分+5分。为什么规定中有负分呢?因为如果在活动中,某个小组不做,或者浑水摸鱼,这个小组的学生平时成绩直接扣2分。如果有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故意编造数据,一经发现,扣1—2分。同时,为了鼓励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评分是以正分为主,只要能基本完成任务,且总结发言清楚、有条理,不管结果怎么样,均至少可以得到合格分3分。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有创新或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方法,可加1分。汇报人的叙述是否清楚地解答了研究的课题,小组成员合作是否团结、有条理,可加1分。合计最高5分。

为什么这个方案这么制订呢?作为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完成课题研究,所以制订的标准让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达到合格分。其次,要鼓励有想法和有创新的学生。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展现和提高。因此,评价中也要考虑学生的其他能力。小组答辩过程中可以考查学生临场应变能力,汇报和答辩过程中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这个规则制订后,也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制订好的规则怎么保证能够认真执行呢?在第一次综合与实践时,是笔者给各个小组打分,并且打分的过程中也是笔者向学生阐述其理由,然后告诉学生评分标准,并与学生交流和修改这个标准,使标准更合理,得到学生的认可。之后,由各个小组的组长组成评委团,在下次活动中让他们完成对各个小组的评分,并说明评分的理由。为了防止固定的评委滋生腐败,在学生对评价程序熟悉之后,笔者采取让学生毛遂自荐的方式确定评委,选择的标准看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能否做到公平,而且评委按男女性别各半。同时,尽量每次选择不同的评委,给予更多的学生以锻炼、展示的机会。

如果评委意见不一致,或者学生不服评委的评分,怎么办?开始的时候肯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几个评委的意见不能统一,教师可以参与帮助解决,也可以让学生举手表决。如果出现学生不服从评委的评分,教师应该提醒学生首先要尊重评委,尊重评委就是尊重规则。其次,教师要寻找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醒学生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并给予激励性的话语,促进学生下次更出色地完成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