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融入的原则与生活化的融合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融入的原则与生活化的融合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历史实际情况进行中国自己的数学史讲解,将更有助于学生民族意识的形成,其爱国热情也会高涨。这是选取数学史内容的第一位的原则。伟大的数学家们为了进行数学方面的研究所留下的历史故事,特别是那些经典的历史题材,能让学生聚精会神、屏气细听。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融入的原则与生活化的融合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大部分教师都有意识地将数学史料融入了初中数学课堂,可收效甚微,结果总不令人满意。有的教师专注于讲故事,结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数学课变成了故事课,学生虽有兴趣,但课堂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有的教师没有把握数学史料与所讲教学内容的关联,学生只记住了故事,忘记了教学的内容,结果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于数学教育从事者自身欠缺数学史这一资源,从而导致不知道应该如何将数学史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以及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对此极其茫然。考虑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养成科学的、创新性的数学思维模式,是运用数学史进行教育的首要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因“材”制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级和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择取合适的数学史料以进行有效的融合。融合过程中,也应该具有其技巧性,应注意其方式方法。综合考虑数学史知识的数学教育功能与目标,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相关原理,本书归纳出以下六个原则:科学性主体性、实用性、整合性、趣味性、广泛性。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首要原则。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数学史料必须是形成定论的并且获得大家认可的,应该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那些模棱两可的、道听途说的数学史料应当杜绝,更不能随意编造、虚构,无端地拔高或是随意地编造是不尊重历史、不尊重事实的。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历史实际情况进行中国自己的数学史讲解,将更有助于学生民族意识的形成,其爱国热情也会高涨。这是选取数学史内容的第一位的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形成对问题解决的自我理解。学生学习数学归根结底是学习数学的方法、思想,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这是体现数学史的文化价值的重要方面。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真正的主人,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生乐于探究的态度,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主动的态度自主参与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学习特有的思想、方法、价值。

(三)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是指选取的数学史内容既能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感受数学科学家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等,能够让数学史料具有知、情、意等多方面的复合功能,让一定的数学史料创造出更大的教育功效。(www.xing528.com)

(四)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指选取的数学史料能直接作用于数学课堂,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由于实际课堂的目标要求,应在时间分配上、讲课内容结构层次上进行轻重划分。选择合适的数学史料引入课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效地融入教师的课堂讲解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五)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指数学史料的添加能让原本单一的课堂生动起来。伟大的数学家们为了进行数学方面的研究所留下的历史故事,特别是那些经典的历史题材,能让学生聚精会神、屏气细听。比如,讲解利用圆内接多边形面积的极限求圆的面积时,介绍我国魏晋时代数学家刘徽首创的“割圆术”,即“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终与圆合而无所失矣”。课堂中古文的引入,以及摇头晃脑的歌咏和诵读,定可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六)广泛性原则

广泛性,其字面意思就是融入教学中所择取的数学史料应融合古今中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分析其共性和差异性。比如,计数方法的出现,可分析学生最熟悉的阿拉伯数字是如何出现的,希腊字母又是何时出现的,中国的一、二、三……又是如何演变过来的,可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层次下对于同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能够综合考虑以上各个原则,围绕并有效地遵照教学内容和要求,来选取数学史料,就能最大效能地发挥作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