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官员获得好名声的秘诀

官员获得好名声的秘诀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做官的人,名声的好坏,一般在他离任时才能够得出结论。如果当官的喜欢得利,他们便让他获利;当官的如果好色,他们就让他占有各色美女。总之,每一件事情,都投其所好,从而在暗中抓住了当官者的把柄。倚仗他人,一切以别人的意见为意见,一定会对任何事都毫无原则地表示赞同;而一切事情都自以为是,势必造成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原则地加以反对。日期定得早些的,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普遍称赞。

官员获得好名声的秘诀

一个做官的人,名声的好坏,一般在他离任时才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实际上,在他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就开始定下了好坏的基础了。新官上任时,在内有自己的家人伴随,在外则有官吏和师爷们,他们这些人没有哪个不想找个机会尝试一下。假如一旦有了漏子可钻,他们就会蜂拥而上,见机而动。如果当官的喜欢得利,他们便让他获利;当官的如果好色,他们就让他占有各色美女。总之,每一件事情,都投其所好,从而在暗中抓住了当官者的把柄。后来,当官的虽然后悔了,醒悟了,但却由于授人以柄,迫不得已受这帮人的要挟和控制,这样当官者的声誉就受了极大的玷污,怎能让老百姓不议论纷纷。所以说,在刚刚上任的时候,当官的就要振作精神,尽力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让人把自己的行为作为口实,也不能让人把自己的行为作为对象来议论。

人无全德,亦无全才,所以在他处理的官事中,一定会有出错的地方。再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好恶标准,对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相同。做官的离任之后,继任的人对前任的缺点和过失都容易看得见,这样就完全要依靠接任官员为他掩饰短处,弥补过失。只有那种居心叵测,心地奸狡的接任官员,才喜欢揭自己前任的疮疤,同时夸大自己的长处。假如是前任因迁升而离职,那么这种做法还可以聊以解嘲,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如果是前任因为有事等候补缺,让他听见了,前任一定会觉得大失面子,无地自容。后来的人看现在的人,就好像现在的人看过去的人一样。如果我们和人相处,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的话,别人也不会为我们留任何余地。这样做的话,只不过是损害了一个人的忠厚品德,而这种做法是有道德的人所不屑的。

为人处事,自然有一定的原则。倚仗他人,一切以别人的意见为意见,一定会对任何事都毫无原则地表示赞同;而一切事情都自以为是,势必造成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原则地加以反对。毫无原则地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免随波逐流;毫无原则地反对别人,也势必会矫枉过正。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只有认真地考虑事物的客观情况,不存在任何个人的偏见或他人的偏见,那么才不会出现任何处理不当的情况。所以,一个人可以和正人君子共同享受功劳,也不妨在某些时候给那些小人分些讥嘲。(www.xing528.com)

当官的能够守信用,人们就会对他敬服。我们这些作助手的人,必须首先做到讲信用。凡是批示发文呈状、审理诉讼案件,这些事的日期都有一个确定了的原则。因此人们都可以按照日期办事情,不会担心浪费时间,荒废事情。日期定得早些的,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普遍称赞。即使规定了严格的日期的,由于其它原因而稍微推迟了,也不会导致人们的埋怨和不满。但是想要当官的人守信用,作幕宾的人首先就不要失信于人。因为如果当官的人失了信,幕宾还可以尽力弥补。而幕宾自己先失了信,当官的有时就会乐于顺从。当官的人公事繁忙,有机会偶尔抽个空子,休息一下,就会使事情超过原定日期,这就完全要靠作幕宾的人随时勤勉工作了。至于幕宾不能够严格地按既定日期办事,而当官的人又把这作为拖延的一种藉口,那么当官的人不讲信用,起码有一半的责任在幕宾身上。端正心术的学问,首先就在于廉洁自守。如果不谨慎,在心中就会产生偏差。我们这些幕僚,都是些研究孔孟章句之学的读书人。假如给小孩子当塾师,每年的薪水收入,也不超出数十两银子。而在幕府中工作所得的收入,有时是当塾师所得收入的数倍,有时甚至是数十倍,历来没有不够自己开销的。并且当官的人专门应酬往来的费用,而幕宾则没有需求索取的对象,还有待于向别人求取。这是为什么呢?过去有人向我谈及这样的事,并且说:“这个人的操守品行值得信赖。”我听了这话以后,心里很不高兴,那位客人就说:“我非常了解你,才说这样的话,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我回答他说:“现在有这样的人,为一个淑女牵线作媒,却声称她不淫荡,行不行呢?”那位客人笑了笑就离开了。

树立信义,才可以规劝别人,对待朋友也是这样。想让主人采纳你的见解,就得让主人信任你的品行,没有一点犹疑之处。忠心耿耿地为主人谋划筹思,其要领就是只考虑名节而不要去计较那些蝇头微利。凡是跟主人相互依缘,效忠于主人的人,都是惟利是图之徒,也不能实现他想要做的事,达到他的目的。同时也就往往成为败坏的媒介。这类人势力已经孤立,和主人也容易产生隔阂和不和。言行上稍不检点,毁誉攻击之辞也就会紧紧伴随着他。因此想要实现志向的人,不可不首先树立自己的良好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