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获取好的新闻线索?融媒体时代的秘诀!

如何获取好的新闻线索?融媒体时代的秘诀!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旁人看来不起眼的业内事件,在职业记者眼里却是有重要价值的新闻信息。记者要养成无论何时、何地随时捕捉新闻线索的习惯,在高铁上,在飞机上、轮船上,在会议现场,在住宿宾馆,抑或在散步或同友人聚会聊天中,随时随地、全时空地搜寻新闻线索。(三)对比中探寻新闻线索新闻来自新与旧的对比中。

如何获取好的新闻线索?融媒体时代的秘诀!

(一)注意在闲谈中捕捉新闻线索

记者一个人接触生活的面总是有限的,生活中,还是要注意多与各行各业的广大受众、亲朋好友亲密的交流,记者在生活中与广大受众交流的时候所产生的新闻线索,永远是新闻记者获取优秀新闻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据说,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战地记者陆诒去重庆找周恩来,谈及新闻线索缺少时,周恩来曾说过,如果你认为新闻线索实在是贫乏,你可以到茶馆里坐坐,也许听听群众在谈论什么,就会受到启发。陆诒深受启发,立刻去访问几个擦皮鞋的儿童、嘉陵江渡口的船夫和公共汽车售票员,写了不少访问和特写,受到读者欢迎。

新闻背后1:

2003年媒体热炒的奇事——北大学子街头卖肉事件,是西安电视台记者在闲聊中偶然发现的线索。一次,记者和陆步轩的一位高中同学一起吃饭,这位同学无意中说起陆步轩的事情。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记者便依据线索找到陆步轩并对他进行了采访。节目播出后,陆步轩的“眼镜肉店”顾客盈门,生意奇好,高峰时期,陆步轩一个档口能卖12头猪。后来《南方都市报》和全国其他媒体记者纷至沓来,纷纷对陆步轩进行报道,陆步轩一夜间成了新闻人物。陆步轩曾经高兴地说:这几天已经有连续10多家单位通过手机联系他让他去工作,同时他感慨地说万万没有想到媒体的力量如此的强大甚至能够改变命运。

新闻背后2:

2001年10月7日《北京晨报》记者薛晖所写《学者不得为商家当“托儿”》,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他在谈体会时说,这篇消息的素材是自己在与朋友闲聊中发现的。聊天时,朋友说起最近的一次中国生化学会上,出台了禁止会员利用学会组织之名为商家当“托儿”的“家规”。旁人看来不起眼的业内事件,在职业记者眼里却是有重要价值的新闻信息。因为科技界中,学者与商家相互利用的现象日渐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忧虑在于:仰学术机构之盛誉的普通公众,有可能成为这种互相利用的牺牲品。记者从朋友的闲聊中嗅出科技界反思、自省的气息,而这正是记者苦心寻找的绝好话题。

记者要养成无论何时、何地随时捕捉新闻线索的习惯,在高铁上,在飞机上、轮船上,在会议现场,在住宿宾馆,抑或在散步或同友人聚会聊天中,随时随地、全时空地搜寻新闻线索。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曾经在《我怎样学习当记者》中说,一个记者应该随时随地观察生活和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变化,提高新闻记者的敏感度,才能够在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截取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二)善于在联想中发现新闻线索

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有新闻,只要留心观察,善于联想,就一定能发现好的新闻线索,将原本没有新闻价值或有新闻价值却被人们忽视的新闻挖掘出来,借助联想,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根据事物的内在特征找到与其他相关事物联系的契合点,从而写出更具深刻主题或更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新闻背后:

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曾经从一个水电站汇报会的内容上联想到了新中国成立45周年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撰写了直至今天还具有影响力的特稿《“新中国第一”的更迭》,这些优秀的新闻报道,都是借助联想的翅膀寻找到新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而深入采访达成的。

(三)对比中探寻新闻线索

新闻来自新与旧的对比中。探寻新闻线索时,一个常用的手法就是把事实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来观察,通过观察,许多相似的、相同的、相反的特点都会凸显出来,事件的新闻价值也因此得以彰显。(www.xing528.com)

新闻背后1:

2002年7月11日《河北日报》发表的《我省交通图五年七变》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该报记者石磊采访一位祖籍沧州上海返乡的郑先生,郑先生离开家乡前买的1996年的河北省地图册这次返乡完全失去了作用,因为1996年的河北交通图上,只标注有京石和石太两条高速公路,而现在连号称“交通死角”的沧州都拥有了两条高速公路。于是记者对照新旧两张地图报道了河北省交通发展。

新闻背后2:

2018年8月31日,《烟台晚报》推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主题报道,其中一组报道围绕“房屋”主题展开:40年前,烟台人均居住面积仅有3.31㎡,一家五口挤在十几平方米狭小住房里的场景非常普遍;40年后,烟台人均居住面积猛增到36.27㎡,翻了近11倍。通过这组数字的前后对比,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居者忧其屋”,到40年后“居者优其屋”的巨大变化,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烟台,正向着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迈进,烟台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愈来愈高。

温故知新、新旧对比的交通、住房报道以小切口切入,反映了河北、烟台经济社会5年乃至40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小题材大主题的报道不仅让新闻报道可读性增强,还让记者喜获大奖。

(四)在细节中搜寻新闻线索

常言道:细节是魔鬼,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去采访,勤于观察,善于从细节中搜寻新闻线索,把自己的思考贯穿于采访的始终,在不起眼的细节中,发现好的新闻线索或是重大题材。

新闻背后:

1996年的维也纳音乐会上,世界著名指挥家马泽尔用中文说了一句“新年好”,顿时引发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虽说现在外国友人用汉语说“新年好”已经司空见惯,不是新鲜事物了,但在1996年还是一件新鲜事,《人民日报》的记者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发布了《维也纳传来的信息》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很好的关注和反响。

这些都反映了新闻记者在细节中搜索新闻线索的重要性,对新闻敏感度的提高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记者抓取的事实虽然不是主体性新闻事实,但丝毫不显琐碎,反而凸显出记者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对有价值事实的敏锐感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