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法:从《闯关东》中的情节探讨移民格局与规范生成

民间法:从《闯关东》中的情节探讨移民格局与规范生成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切入,由民间法研究范式的角度出发,本文力图透过《闯关东》所反映的移民群体生活的故事场景和剧中的情节和片段,来探析当时移民群体的社会格局和由及其延伸出的民间法或者称民间规范。

民间法:从《闯关东》中的情节探讨移民格局与规范生成

汪 潇[1]

摘要:电视剧闯关东》以清末民初时代背景下移民群体为叙事主体,以朱家的闯关东历程为叙事线索,再现了这一移民现象及其所促成的民间规范。“闯关东”所促成民间规范主要由乡土社会儒家礼法规范与江湖社会的江湖规矩构成,二者在自生自发又相互影响的同时,共同或分别与当时的国家法产生了互动,在规范互动关系中显示了民间规范独有的功能样态和生成机制,这对当下转型期的社会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闯关东;移民群体;儒家礼法;江湖规矩;社会治理(www.xing528.com)

历来对民间社会的描述都不缺乏文字性的记载,无论是宏观的官修史书还是微观的地方县志,又抑或是民间的稗官野史,对民间社会进行的描述基本都是静态性、概貌性的。影视艺术的出现,得以将民间社会展现为动态的故事场景,并在故事场景中塑造典型人物,从而描绘出生动的社会现实生态,展现出群像化的生活景观。电视剧《闯关东》就以塑造典型人物,展开动态故事场景为手段,将“闯关东”这一重要的移民现象进行了生动的再现,其所选取的时间视角——清末民初,传统社会面临冲击的时期;所选取的地域视角——东北地区,属于相对开发较晚的地域,国家控制力较为薄弱;所选取的人物视角——来自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移民,尤以朱开山一家为代表。由此,影视表现手段的生动鲜活和三个视角选取的独特都有助于再现“闯关东”的移民群体所促成的基本社会格局。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切入,由民间法研究范式的角度出发,本文力图透过《闯关东》所反映的移民群体生活的故事场景和剧中的情节和片段,来探析当时移民群体的社会格局和由及其延伸出的民间法或者称民间规范。

尽管本文是在法社会学角度使用民间法这一概念,但是自奥斯丁以来的现代法理学中,“法”都是专指国家实在法,只有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才是“法”,那么本文使用民间法这一概念似乎看起来是自相矛盾,但正如有学者指出,“我们应当首先承认‘民间法’这一语词在其自身构成上是有问题的,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名称,原因就在于这样一个语词违背了分析法学对‘法与非法’的区分。但是在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意义上,我们还是能够以‘民间法’这一符号指称法学研究领域中所称的‘民间社会规范’这样一个对象领域,而且这种用法在从事这一方面研究的学者中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共识”。[2]辨明了此点,我们在文中就不必再纠结于“民间法”概念的使用问题,而明了其符号指称的作用,从而直接把握“民间法”所指称的“民间社会规范”这一事物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