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作仪态-见微而知著第2版-上楼梯技巧

动作仪态-见微而知著第2版-上楼梯技巧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上、下楼梯在上楼时要保持重心的平稳移动,上体和头部保持站立时的基本姿态。(三)手势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应多作靠墙的站立,作课间操、工间操、健美操,并在作各种动作时应以规范和舒展为目的,不能贪图一时的省力而荒废了锻炼形体的机会。有一些动作方面的痼癖性毛病,也影响了人的体态。

动作仪态-见微而知著第2版-上楼梯技巧

(一)骑车

中国被誉为“自行车王国”,以车代步的人数不胜数。为了保证健康和安全,骑车的姿势也是应该讲究的。

骑车的姿势主要取决于自行车的结构,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体型的车型,女士最好选用坤车,这样上、下车比较方便,符合女性的生理特点。

车座的高度应能使两腿伸直或基本伸直,这样既可保证骑车时腿有伸直休息阶段,也给人舒适的感觉。不要把车座提得过高,撅着臀部骑车既不美观又不安全。而且身体重心过多地撑在两只手上造成尺桡神经受压迫,有损健康。最好用前脚掌踩在脚蹬子上,既美观又便于用力,大腿内收,两脚不要外撇。车座的位置以能让身体充分打开为宜。车把应调到两臀伸直或稍有弯曲的高度,上体保持基本正直即可。

骑车时头部保持正直,下颌不要前探,身子不要摇晃。上、下车时动作要协调敏捷,车子滑行后抬腿上车,再坐到座位上,不宜过猛,骑车时速度不能过快,拐弯时应稳,速度减慢。进入大门口时应下车推车步行。在马路上骑车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以确保安全。

(二)上、下楼梯

在上楼时要保持重心的平稳移动,上体和头部保持站立时的基本姿态。抬大腿时稍内收,用前脚掌蹬在上一层楼梯上面,两肩平稳,自然摆臂,但幅度不要过大。如果手持文件或其他物品,应靠近身体,以防碰到栏杆或别人身上。如果是迎接客人,应请客人先上楼,自己在侧后方跟随,主次位置是:重要的客人走在前方正中,右后侧是次重要的,左后侧再次之。

下楼梯时应控制重心站稳下降,用脚趾尖先接触下一层楼,再过渡到全脚,身体不要松弛,以免给人松垮和没有制约的形象。如果是送客人,主次的前后顺序与上楼梯时相反,以备在必要时能伸手照顾到客人。

在上、下楼梯时,如果遇到师长、或年龄较大的人,应向楼梯旁靠拢,站立为对方让路,也可搀扶对方帮助上、下楼梯。

在楼道、楼梯时不要大声喧哗、打闹,以免影响正常的秩序。

(三)手势

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手势美是一种动态美。能够恰当地运用手势来表情达意,会提高交际形象。

使用手势应有助于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不宜过于单调重复,也不能作得过多。反复地作一种手势会让人感到修养不够,与他人交谈时,随便乱做手势或不住地做手势,会影响别人对你说话内容的理解。所以讲话时应注意自我控制手势的运用。

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等都属于手势范围,应该注意其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时间的长短,不可过度。

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用拇指指自己的鼻尖和用手指点他人,用手指点他人的手势是不礼貌的。

介绍某人、为某人指方向、请人作某事时,应该掌心向上,手臂伸平,手指自然并拢,以肘关节为轴,指示方向,上身稍向前倾,以示敬重。

有些手势在使用时应注意各国的不同习惯,不可随便使用。如在我国和一些国家认为竖起大拇指是表示称赞夸奖,但澳大利亚人则认为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横向伸出的大拇指,是一种污辱。

青年人中流行“OK”的手势,即以拇指和食指组成圆圈,在美国人眼中是好或是平安的意思,但日本人看这种手势是代表钱,而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则认为这种手势是污辱。(www.xing528.com)

在中国和日本,招呼别人过来,是伸出手,掌心向下挥动。但在美国,这种手势则是唤狗。

大家熟悉的“V”手势,表示胜利,但丘吉尔最初使用的是掌心向外,如果将手背向外了,那在英国人的眼中是伤风败俗的。

穆斯林国家的人忌讳别人用左手打手势或端食物。

阿拉伯人用两只小拇指拉在一起表示断交,吉卜赛人掸去肩上的尘土表示你快滚开。

现代社会与外宾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解并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的手势是非常必要的。

(四)消除痼癖性毛病

有些人长期以来由于个人的习惯、喜好、偏执而形成的一些举止,影响到仪表的美观,因为习以为常很难纠正,故称之为“痼癖性毛病”。

这些毛病自己往往很难觉察到,所以纠正起来十分费时费力,且成效甚微,但只要能坚持下来,下决心持之以恒,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有的毛病是属于形态方面的,如有的人,天生丽质,眉清目秀,但并不给人端庄的感觉。仔细观察会发现是因为脸部或头部不端正。这种毛病的形成因素有几方面:有的人因牙齿不好或个人的习惯,有偏嚼的毛病,长期用一侧牙齿,形成这一侧咀嚼肌发达,而另一侧扁平,人为地造成歪脸。纠正的方法是养成用两侧牙齿咀嚼的进食习惯,让脸部两侧的肌肉均衡发育使脸型端正。

有的人在上学、放学时,习惯用某一单肩背书包,造成单肩用力的习惯动作;歪头纠正的方法是多照镜子,观察鼻子的方向应垂直,鼻翼对称,鼻子中线与嘴唇中线和衣服前排的扣子竖线保持一致,如果能长时间地进行自我调整,就能保持头部的端正。

肩歪的毛病纠正时可在镜子上垂直贴一个十字型的标志物,使肩的平面与横条保持平行,鼻子、嘴唇中线与竖条一致,每天多次纠正,进行调节。

在纠正身体某部位姿态时,会有一种与日常习惯很不随和的逆动的肌肉感觉,正是这种感觉在起着纠正不良习惯的作用,应强化纠正毛病的意识,多多体会和培养这种逆动力感觉,尽快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返还自己秀美的仪表。

还有的人由于长时间地伏案学习和工作,形成探头、缩肩、驼背的形象,有时,有的人站起来为了省力,相当松弛,站相欠佳,这都直接影响了人的端庄和挺拔。应多作靠墙的站立,作课间操、工间操健美操,并在作各种动作时应以规范和舒展为目的,不能贪图一时的省力而荒废了锻炼形体的机会。

有一些动作方面的痼癖性毛病,也影响了人的体态。如有的人在讲话时爱挤眉弄眼,扬眉毛,甚至一眉高一眉低;有的人爱指手划脚;有的人不讲究口型;有的爱摇头晃脑……这些毛病一般是在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朋友和熟悉的人交往时反复出现的,多数是没有任何心理障碍时反复出现的下意识动作。有的人认为这样可以更洒脱地表达自己深层的感情,便于和对方交流和沟通情感。互相之间熟悉的朋友往往司空见惯,不以为怪,但如果是在社交场合和对初交的朋友,这些毛病会成为对方评价自己仪态、风度、教养时的缺陷,会在别人心中造成不良印象。即使是对熟人也应提高重视程度,以礼仪规范为准则,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修养的层次,为新老朋友留下举止高雅的形象。

还有的人存在着搓衣角、抠鼻子、摸脸、挠头皮、吐舌头、翻眼皮、耸肩膀、搓手、晃腿、脚在地上打点、舌头在嘴里乱动、下巴移动、无目的地走动等诸多毛病。这些毛病一般是在比较紧张、无聊或较为激动、兴奋时出现的,是人情绪的一种动作反应。这种反应如果短时间,少量地出现尚可理解,但经常性地出现会形成痼癖性毛病,应提高重视程度,加以控制,以免给别人留下不稳重、动作有失检点的形象。克服的方法是针对当时的情况稍加转移,如在比较紧张的环境中应集中精力做一下心理暗示:自己要办的事情是什么,应该讲哪些话和按怎样的条理讲,这既可能转移紧张对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可以增加自己办事的干练程度,提高办事能力和威信。如果在较无聊的场合,可适当地对周围的环境、物品,如墙上的图画、桌上的花瓶或正在播放的音乐,仔细地欣赏、品评,既打发了时间和感觉上的无聊,又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品味。

人们在激动和兴奋时,用动作来宣泄一下自己的感情无可非议,但女士应注意动作得体,无伤大雅,才能恰到好处地取得大家的共鸣和赞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