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的定义 ,管理学基础

领导的定义 ,管理学基础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职能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领导者具有指导组织中其他成员活动的职权,而组织中其他成员却没有指挥领导者的权力。领导者的权力主要包括制度权、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领导者能够通过影响被领导者,使其表现出某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或做出表现。正是这些下属和组织其他成员的追随与服从,才使得领导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得以确定,并使领导过程成为可能。成功和有效的领导活动还取决于有利的环境因素。

领导的定义 ,管理学基础

领导职能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管理的各种职能从根本上是为了保证组织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对组织的各种要素和资源开展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其中,人力资源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组织目标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所以,如何正确地领导组织成员,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有效实现领导与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成为管理的核心问题。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控制职能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果的,但主管人员在实施各项管理职能时,如果能够更有效地确保领导工作的正确进行,则必定会获得更高质量的管理成果。因此,管理过程学派认为,领导是管理职能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侧重于对组织中人的行为施加影响,发挥领导者对下属的指挥、协调、激励和沟通作用,以便更加有效地完成组织的目标与任务。

组织的绩效是组织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组织运营的绩效是由组织成员的各种行为决定的,而组织成员的工作和行为又受到领导者及其领导行为的引导、调节与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者的行为决定着组织的绩效,特别是从事组织战略决策的高层领导者,不仅决定着组织运营的绩效,而且直接决定着组织的兴衰成败。因此,组织要生存并取得成功,就需要有效地领导。组织的领导者应当而且必须对组织运营绩效负责,领导者的领导是否有效,取决于其组织的绩效,绩效是衡量领导者是否称职和才能大小的标准。这说明,作为组织的领导者,最重要的不仅是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个人才能,而是将个人的领导素质和领导才能转化成组织绩效的能力。一个有效的领导者能够影响其下属,使下属现有的技能、才智和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更充分地发挥,从而使组织取得更高的绩效。

传统的观念认为,领导是上级组织赋予领导者一定的职位与权力,领导者通过运用这些法定的权力,带领下属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其核心是强调领导者的权力因素。而现代管理理论,特别是组织行为学理论则赋予领导一种全新的概念,即认为领导是指激励、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含义:

①领导一定要与群体或组织中的其他人发生联系。这些人包括下属和组织中的其他成员,他们都甘愿或屈服于组织领导的权力而接受领导者的指导。(www.xing528.com)

②权力在领导和其他成员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领导者具有指导组织中其他成员活动的职权,而组织中其他成员却没有指挥领导者的权力。领导者的权力主要包括制度权、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

③领导者能够对组织成员产生各种影响。领导者具有指导下属活动的法定权力,不仅能够指导下属“做什么”,而且能够影响下属“如何做”。领导者能够通过影响被领导者,使其表现出某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或做出表现。领导的本质就是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正是这些下属和组织其他成员的追随与服从,才使得领导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得以确定,并使领导过程成为可能。而下属和组织的其他成员追随和服从某些领导人员指导的原因,就在于这些被他们所信任的领导人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巧妙地将组织成员的个人愿望和需求的满足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这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领导不可避免地要与沟通、激励之间发生关系,而且揭示了领导工作本身所包含的艺术性。

④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做出努力,而不是更多地体现个人的权威。组织需要建立领袖的权威,但独裁的领导方式通常并不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者应当赋予被领导者在执行组织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领导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一活动过程的成效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3 种因素。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者必须有下属的追随和服从。没有部下,领导者便谈不上领导。成功和有效的领导活动还取决于有利的环境因素。领导者必须依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因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领导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