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数据时代中的隐私保护方法-改变世界新科技

大数据时代中的隐私保护方法-改变世界新科技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数据的泄露过程,事件起源于一款风靡美国的人格测试第三方应用。这次数据泄露事件就是由于GSR对数据进行了非法售卖而导致的,而脸书没有对第三方程序给用户带来的风险及时监督、监管。专家指出,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中,不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技术与手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的监督、企业的自律、科研人员的探索、公众的自我保护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大数据时代中的隐私保护方法-改变世界新科技

自2018年3月,美国“脸书”(Face book)卷入用户数据泄露丑闻,甚至被指所泄露的数据影响了美国大选之后,“脸书”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现身美国国会参议院的听证会,在44位参议员5小时的询问中,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不断认错道歉。

当公众得知,泄露的用户数据波及范围从5000万人增加到8700万人,并有可能影响了重大政治事件后,人们对这家意图联通世界互联网公司信心扫地。

回顾数据的泄露过程,事件起源于一款风靡美国的人格测试第三方应用。“经过授权后,用户自愿参加问卷调查,第三方就能获得你的信息,事实上,整个过程是用户同意的。”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朱浩瑾分析称。

这款依托于性格测试的游戏,具备借助社交网络信息分析用户行为模式和倾向的能力,它不仅可以通过从用户在脸书上的点赞信息推测用户教育情况、行为模式、政治倾向,甚至能够推测用户儿童时期是否受过心理创伤。

一家名为全球科学研究(GSR)的公司利用上述游戏的机理,开始收集脸书用户数据。30多万美国民众参与了测试,但由于该应用同样可以收集脸书账号好友的点赞记录和个人信息,最终实际受影响用户达8700万。这些数据被转卖给了被指影响美国大选等政治活动的剑桥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l)。

这次数据泄露事件就是由于GSR对数据进行了非法售卖而导致的,而脸书没有对第三方程序给用户带来的风险及时监督、监管。(www.xing528.com)

脸书公司所遭遇的信任危机,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在经历。脸书事件发生后,有专家指出:“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们性格特点与内心状态的某种反映。”依据其研究,只要用户的社交网络日常使用积累到一定数量,科学家就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利用社交网络信息算出用户的性格特点。

朱浩瑾指出:“现在人工智能、计算机都在为用户提供便利,但这一定要牺牲一部分隐私的,把隐私过度给计算机,让它知道你的信息,它才能根据信息提供服务。”“很多公司都在用隐私数据做定向推广,这和将用户数据转卖给第三方或者用于不道德目的是两回事。”朱浩瑾解释称,企业要把利益最大化,在对用户画像基础上做广告投放,商品推广,站在算法的角度上无可厚非。只不过,即使是出于合理的商业目的,正确利用算法不断精确用户画像,也是存在隐患的。专家担忧,过度追求精确的用户画像,也会不断增加用户隐私在无形中受到侵害的风险。

现在用户的数据一旦有了“一度公开,二度公开就很难避免”,所谓二度人脉是指好友的好友、同学的好友等间接人脉关系,目前这样的人脉关系已经成为脸书等平台帮助用户扩大人际关系网的热门手段。

专家指出,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中,不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技术与手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的监督、企业的自律、科研人员的探索、公众的自我保护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从技术层面,国外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差分隐私技术,可以既保护个体隐私,又允许相关企业、机构从整体上做数据分析。但专家坦言,即使有不断加强的研究和新技术手段,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泄露、侵犯隐私的问题。只能在寻求经济与社会效益间,在为公众提供便利与保护隐私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