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饮食文化:以热食、熟食为主

中国饮食文化:以热食、熟食为主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饮食中对火候的把握,完全是为了掌握食物不同的热度,而热食、熟食的食用,又不断地改变着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为整个饮食文化的发展和中国饮食文化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只有以汉民族为主要代表的中国饮食,长期以来不仅坚持熟食,而且养成了热食的习惯,其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久远地坚持熟食、热食的饮食文化体系。

中国饮食文化:以热食、熟食为主

这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饮食中对火候的把握,完全是为了掌握食物不同的热度,而热食、熟食的食用,又不断地改变着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为整个饮食文化的发展和中国饮食文化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热食、熟食的习惯起源很早,从现有考古资料看,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就已掌握了熟食的操作技巧。熟食不仅使各类食物变得易于咀嚼,也使食物的香味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特别是一些肉类,其腥膻臊臭之味在变熟后容易消失,更加可口。而熟食的潜在好处,则是可以消除食物中的不卫生因素,同时使其更加易于消化,从而促进人类体质的强化,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使其身体更加强壮。但是,自从人类发现和使用火以来,由于地理环境、食物结构、生活习俗等的差异,虽然许多民族都开始熟食,但仍然有一部分民族在进入文明社会后继续保持了其生食的习惯;而即使那些坚持熟食的民族,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长期食用冷食。只有以汉民族为主要代表的中国饮食,长期以来不仅坚持熟食,而且养成了热食的习惯,其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久远地坚持熟食、热食的饮食文化体系。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2](www.xing528.com)

可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童年时代,华夏民族就已养成了与周边少数民族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即华夏民族既以谷粒作物为主食,又将谷类食物在火上加工成熟食后再食用;而周边的少数民族,则不太食用谷类作物,其余食物,无论是植物的茎叶果实,还是虫鱼禽兽,都不用火烤制,而是稍加处理,直接食用。中国饮食熟食、热食的这一特点,经过长期的坚持与发展,就形成了中国饮食的两大重要特征:一是对“味”的追求。熟食不仅使食物失去了难吃的味,而且其新鲜、香馥的口味容易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中国饮食善于辨味和追逐美味的特点。二是饮食烹调手法的多样化。如果是生食,那么对食物的加工制作可能会简单化和单一化,而熟食和热食,就要求根据各种食物原料不同的性能、产地、特点以及不同的场合、对象等实施不同的制作方法,这样就使得中国饮食的制作方法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甚至中国饮食的重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丰富多样的烹调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实施,则无疑产生于饮食中熟食和热食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