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决策:道德、能力与绩效

领导决策:道德、能力与绩效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决策者的道德、能力与绩效三者是相互支持的,道德是基础,能力是保证,绩效是结果。绩效是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与效果,或领导行为的作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

领导决策:道德、能力与绩效

领导决策者的道德、能力与绩效三者是相互支持的,道德是基础,能力是保证,绩效是结果。

1.道德是领导决策的基础

北宋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后一句意思是德行是才学发挥的前提。《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水浒传》中的宋江,《西游记》中的唐僧,虽然没有足够的神法和武艺,但都被时人视为仁德出众者,在领导者选拔实践中,道德常被作为一个否定性因素,即如果没有发现不道德,道德方面就是过关的。组织上要保证防止提拔不道德的人去做领导。个人收益有时被部分领导者当成决策关键考量之一。由于地位特殊,领导者很容易把私人动机转移到公共或组织目标之上,并以公共或组织利益的名义使之合理化。不少领导者推动经济工作很有一套,但道德品质可能不达标,比如在市政建设中只将工程承包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人,这种决策常常是违反法律和损害公共利益的。个别非本地出生的官员,对任职地和当地群众没有很深的感情,而仅仅看作仕途上的跳板,在决策中更有可能倾向于一些损害本地长远利益的短期政绩工程。

2.能力是领导决策的保证

上述司马光所说前一句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资本。才能即能力,拥有足够才能的领导者可在良好道德的基础上做出成功的决策。领导者都是来自群众,又高于群众。极少有天生就做领导职位的人,每个人几乎都是从年轻人和基层岗位开始干起,最终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的领导者在下一级岗位上接受过考验和考察,总体上能力较强,视野较宽,决策能力也相应比较强。能力强有多个维度,专业能力强固然可贵,但对领导者来说最关键的还是领导能力强,比如目标远大、思路清晰、善于协调、行事果断、作风优良等。(www.xing528.com)

在组织中,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的主要是能力强的人,即能够胜任更高层次岗位的人应该得到提升。那些思想无法集中、行事优柔寡断的人不适合做决策者;作风浮漂、不经过认真调研和考虑就妄下结论的人不适合做决策者;习惯于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的人也不适合做决策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往往是谁的路线方针正确,谁的意见为大家所接受,谁就成为主导力量,谁就能够居于领导地位。

3.绩效是领导决策的结果

作为组织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把个人的领导才能转换成绩效的能力。绩效是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与效果,或领导行为的作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良好的绩效常常是领导才能的体现。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阿勒马克图姆(Mohammed bin Rashid Maktoum)继其父兄之后,将迪拜在一半海水一半沙漠中建成世上最奢华的明星城市。迪拜固然有丰富的石油等天然资源,但是若没有几代领导者的超级才能,就不可能在全球诸多条件相当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迪拜酋长们的领导绩效是非常显著的。然而,绩效的产生又比较复杂,不一定完全是由领导才能带来,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因此,从实践来看,对绩效好的领导者应该奖励而不一定是提拔,是否提拔主要看能力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这就是中国古代所谓“职以授能、爵以授功”。1980年,中国当代人才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雷祯孝引用古人这一观点,为中央正在酝酿中的老干部离退休制度提供决策意见并被采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