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决策与业务外行领导

领导决策与业务外行领导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专家型领导相反,业务外行领导对专业不甚了解,但通常对领导工作和人际关系比较擅长,其劣势与优势都非常明显。外行可以领导内行,理由有多种。因此,业务外行领导客观上是长期大量存在的。外行领导者应有较强的柔性领导力。业务外行多管人,业务内行多管事。外行领导要尊重内行下属,业务型下属最希望的就是有一个能给予很大信任放手去闯,却在关键时候能给予大力支持协助的领导。外行领导者选择工作方法时可扬长避短。

领导决策与业务外行领导

与专家型领导相反,业务外行领导对专业不甚了解,但通常对领导工作和人际关系比较擅长,其劣势与优势都非常明显。外行领导者若能扬长避短,同样能够创造辉煌业绩。1993年刚刚到IBM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时,郭士纳(Louis V.Gerstner Jr.)尚属于计算机界的外行。当时岌岌可危的IBM之所以选择郭士纳,是看中了他的优势——善于迅速吸收大量信息、立即归纳企业问题。为了找到蓝色巨人的关注点,他为自己定下了“90天内不做决策”的规定。随后郭士纳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摘去了IBM亏损的帽子,而且在随后的十年间,成功地将IBM从制造商改造为一家以电子商务和服务为主的技术集成商。2002年,郭士纳从IBM功成身退。这时,IBM已经从废墟上再度崛起,重现昔日辉煌。

外行可以领导内行,理由有多种。从个人来看,有些外行领导甚至比内行领导效果更佳,因为做领导者最关键的是领导能力要强;从领导班子搭配来看,一个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应该是有机搭配的,不需要都是内行,一定要有核心业务领域的专家,领导班子如果全部由外行组成将会是毁灭性的;从内外行区分上来看,一般没有绝对的内行与外行之分,外行领导者也不会对业务完全不懂,一般都能够把握行业的大方向,带领团队向这个方向前进;外行领导者成功的关键是用好内行下属,尤其是那些业务骨干。哪怕是业务内行领导者,也不宜处处与下属比业务,比如有些高校校长与教授比论文、争项目,多少有利用职务便利之嫌,这样做会压抑业务下属的积极性,造成意见和矛盾。

外行领导者要努力学习,争取变成内行。如果这样当然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是鉴于如下两种情况,这种目标有时难以充分实现。其一,从领导者角度来说,调动工作岗位是比较经常的,往往根据岗位需求和组织需要随时调动,有时很难在一个岗位上深耕下去;其二,从工作本身角度来说,一些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没有基础的外行在较短时间内也很难深入了解,变成内行。因此,业务外行领导客观上是长期大量存在的。中国古代进士、翰林出身的“官”们,“学问”虽好,能力却很可疑。他们往往不屑于(其实也未必能)处理烦琐的具体事务。“吏”却是这方面的专门人才。由于胥吏没有别的出路,无法像官僚那样步步高升,也就更加努力地把自己打造成“专门人才”,并在执行领域“大显身手”。在处理国家事务和地方行政时,官是外行,吏是内行[2]。(www.xing528.com)

外行领导者应有较强的柔性领导力。外行领导者在业务上可以是外行,但在思想境界、道德水平、个人魅力、为人处世、沟通协调、激励用人等方面应该是内行。业务外行多管人,业务内行多管事。对组织最高层来说,往往只需管好人即可,让内行来管事。外行领导要尊重内行下属,业务型下属最希望的就是有一个能给予很大信任放手去闯,却在关键时候能给予大力支持协助的领导。内行下属是在工作意义上的,如果成为领导事业的对抗力量,就失去了作为内行的意义。

外行领导者选择工作方法时可扬长避短。世上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许多方法往往是殊途同归的。如果表达能力强,但协调应变能力不够强,可以在协调时不当场表态,了解情况后找几个“参谋”听听意见,然后再进行协调,发挥表达能力的优势,让人不感到领导无能,而是感到作风民主。如果实干能力强,表达能力不强,可以经常召集大家总结经验教训,把大家好的表达方式借鉴过来,形成自己的表达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