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懂外语,学生必翻译—学外语之感

读懂外语,学生必翻译—学外语之感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生学外语,应首先讲究口到、耳到。这样一来,翻译竟仿佛成了学外语的主要手段,而诵读倒显得无足轻重了。这种无声的自习方式难免使人感到乏味,无怪乎许多学生都把外语学习看成了负担。这种状况其实不难改变,关键在于要丢掉翻译这个累赘之物,而让学生直接接触原文,反复诵读原文。翻译是高一级的技能,施于中学生绝非所宜。我们应致力于创造一个学外语的环境,使学生看的是外语,念的是外语,听的是外语,想的也是外语。

读懂外语,学生必翻译—学外语之感

中学生学外语,应首先讲究口到、耳到。耳到,不只是听老师念、听录音,也包括听自己念;念得勤,则口到、耳到的功夫可以同时加深。从前有些学校用直接法教外语,对诵读课文非常重视,师生之间要就课文内容用外语进行问答,语法也讲一点,却从来不翻译课文,因此校园里总是书声琅琅,不绝于耳。由于课文念得熟,一词、一语、一句在怎样的语境中出现也就记得清,用起来不觉得费力,读写的能力都能扎扎实实地提高。

这几年的情形有点不同:“书声”倒不是没有,然而绝非“琅琅”。一堂外语课,大半是讲中国话,不仅课文要从头至尾地译成中文,连练习里的话也要翻译出来,而学生为复习方便计,自然是有译必录。这样一来,翻译竟仿佛成了学外语的主要手段,而诵读倒显得无足轻重了。学生在课上既未读好,课下更不爱读,只一味地看看写写。这种无声的自习方式难免使人感到乏味,无怪乎许多学生都把外语学习看成了负担。

这种状况其实不难改变,关键在于要丢掉翻译这个累赘之物,而让学生直接接触原文,反复诵读原文。翻译是高一级的技能,施于中学生绝非所宜。“译事三难:信、达、雅。”尽管教材中的课文比较浅显,没有较好的语言修养,也不易译得流畅。硬要译,则往往产生两种弊端:一是搞所谓“对号入座”式的翻译,译得佶屈聱牙,徒然增加语言的混乱;二是使学生养成依赖译文的习惯,而对原文倒不怎么下功夫。再说,阅读外语的能力也是一种直接反应的能力,无须翻译做它的“中介”;只要经常地读,经常地听,又懂得一点语法知识,就不难养成。即使有些地方一时琢磨不透,以后终究会明白的。至于个别词、熟语不使用外语解释的,可以叫学生课下去查词典——这种基本功也万万忽视不得。(www.xing528.com)

学语言须借助于环境。置之楚则楚语,置之齐则齐语,这是大家熟知的道理。学外语何尝不然?我们应致力于创造一个学外语的环境,使学生看的是外语,念的是外语,听的是外语,想的也是外语。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已经证明:从日常用语(包括课堂用语)入手,逐步提高到阅读成篇的文章,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原载1986年6月3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