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终端化导弹:使用自身动力摧毁目标

终端化导弹:使用自身动力摧毁目标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终端化导弹的定义终端化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作战体系引导控制导弹飞行、导向目标,以战斗部摧毁目标。

终端化导弹:使用自身动力摧毁目标

(一)终端化导弹的定义

终端化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作战体系引导控制导弹飞行、导向目标,以战斗部摧毁目标。终端化导弹形态像智能手机一样的智能终端,成为一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备,本身不具有智能,而是承载作战体系的智能实现导弹的功能和作战。

终端化导弹的工作原理是在卫星云的体系引领下控制导弹命中目标,通过导弹自身的控制起爆战斗部,呈现出“外”智能、“形”简约的特点,导弹成为名副其实的“移动的弹药包”。

(二)终端化导弹的特点

1.功能齐全

终端化导弹通过云端下载不同的作战APP,实现不同的作战功能,从而削弱弹种之间的形态差别和功能差别。

2.接口灵活

终端化导弹具有自主接入卫星云作战体系的能力,根据环境可灵活地选择接入方式。

3.程序开放

终端化导弹具备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平台,可以安装各类制导、通信、电磁压制等不同功能的程序。

4.互联互通(www.xing528.com)

终端化导弹可实现与星、天、地、网络、平台、装备的一体化联通,实现协同和集群作战。

(三)终端化导弹的毁伤需求

终端化导弹对毁伤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打击的对象从导弹目标本身,转移至设计制造的工业化、商业化、低成本化体系,以及引领其作战的卫星云体系等方面。商业化生产制造体系的普适性和卫星云体系的强弹性,使得对体系的毁伤必须依靠对体系关键且易损时代特性的深入挖掘,而传统的毁伤模式对这两种体系的毁伤效能会大打折扣。

1.工业化

导弹的生产更加工业化,即生产加工更加自动化、流水线化、标准化、智能化。

2.商业化

导弹的功能部件更加商业化,更多地采用货架采购的方式实现导弹的研发和生产。

3.低成本化

一是通过简化配置实现低成本化,传统导弹的制导和导航功能移至云端;二是通过工业化生产实现低成本化,代加工的模式有可能在导弹领域出现;三是通过简化保障实现低成本化,导弹端将在全寿命周期范围内免测试、免维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