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极端民族主义:引发冲突的重要诱因

极端民族主义:引发冲突的重要诱因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地的民族冲突、宗教矛盾层出不穷,不仅给国际政治的地缘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使得有关国家内部的政治生态持续发生变革,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延绵不断。从国际层面来分析,如果一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极端民族主义发酵,容易歧视其他民族,信奉本民族至上,并可能因此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冷战后时期,因民族主义而引发的武装冲突约占世界武装冲突的80%。

极端民族主义:引发冲突的重要诱因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地的民族冲突、宗教矛盾层出不穷,不仅给国际政治的地缘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使得有关国家内部的政治生态持续发生变革,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延绵不断。从多民族国家的角度看,如果狭隘民族主义过于膨胀,极易被某些分裂势力所利用而演变为民族分裂势力,从而引起动荡,乃至于国家分裂,特别是这种民族分裂势力与国外敌对势力相互配合时,其危害性与危险性更大。从国际层面来分析,如果一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极端民族主义发酵,容易歧视其他民族,信奉本民族至上,并可能因此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冷战后时期,因民族主义而引发的武装冲突约占世界武装冲突的80%。[21]自2011年以来,世界各地因民族矛盾而起的内战并波及邻国或外部国家的至少有10起,主要涉及利比亚、埃及、叙利亚、苏丹、南苏丹、索马里、伊拉克等,很多冲突至今没有结束的迹象,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伤害。[22]

民族主义具有两面性。因而,对于民族主义作用的评价,必须要具体分析它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对本民族的发展进步和人类历史进步作用并进行综合判断。[23]应该意识到,民族主义在打破西方殖民体系,塑造与建构当前国际格局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民族主义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恰当的运用,则可能会对国家稳定与世界和平造成破坏性影响。总之,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巧妙地发挥其积极性,抑制其消极性,阻止其破坏性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与高超的政治艺术

[陈积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思潮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高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注释】

[1][法]吉尔·德拉诺瓦著,郑文彬等译:《民族与民族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序”第14页。

[2]王联:《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理论》,《世界民族》1999年第1期,第4—5页。

[3]宁骚著:《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美]斯蒂芬·格罗斯比著,陈蕾蕾译:《民族主义》,译林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

[5]《斯大林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94页。

[6][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胡宗泽等译:《民族-国家与暴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41页。

[7]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欧洲》1993年第5期,第18页。

[8][英]厄内斯特·盖尔纳著,韩红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代序”第2页。

[9]转引自花永兰:《重新定义民族主义》《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第13页。

[10]时殷弘:《论族裔民族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涌动和局部泛滥》,《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1期,第17页。(www.xing528.com)

[11]李兴:《论国家民族主义概念》,《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第74页。

[12]余建华著:《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13]习近平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17页。

[14]李安山著:《非洲民族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15][美]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著,王宁坤译:《简明拉丁美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57页。

[16]李春放:《论伊朗现代伊斯兰政治模式》,《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第144—147页。

[17]刘慧、于健:《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及其反思》,《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47页。

[18]陈林:《论民族主义对20世纪历史的重构》,《欧洲》1995年第5期,第20页。

[19]刘中民、赵爱鸿:《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79页。

[20]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著:《全球民族问题大聚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

[21]田建明:《试析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第138页。

[22]王联:《试析冷战后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态势》,《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第5期,第11—12页。

[23]刘吉昌:《民族主义发展及功能初探》,《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3期,第2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