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我们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科学比在生物学领域中的科学还要落后得多;不仅如此,如果一旦例外地能够认识到某一时代的社会存在形式和政治存在形式的内在联系,那么这照例是发生在这些形式已经半衰退和濒于瓦解的时候。因此,在这里认识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因为它只限于了解只存在于一定时代和一定民族中的、而且按其本性来说是暂时的一定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的联系和结果。因此,谁要在这里猎取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猎取真正的、根本不变的真理,那么他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94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我们根本不用担心我们现在所处的认识阶段和先前的一切阶段一样都不是最后的。这一阶段已经包括大量的认识材料,并且要求每一个想在任何专业内成为内行的人进行极深刻的专门研究。但是认识就其本性而言,或者对漫长的世代系列来说是相对的而且必然是逐步趋于完善的,或者就像在天体演化学地质学和人类历史中一样,由于历史材料不足,甚至永远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善的,而谁要以真正的、不变的、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的标准来衡量认识,那么,他只是证明他自己的无知和荒谬,即使真正的动机并不像在这里那样是要求个人不犯错误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95—96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整个人类历史还多么年轻,硬说我们现在的观点具有某种绝对的意义,那是多么可笑,这一点从下述的简单的事实中就可以看到: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历史,可以称为从实际发现机械运动转化为热到发现热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样一段时间的历史。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12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绝对真理这一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可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2—10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4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这个真理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2—10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42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www.xing528.com)

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你们会说: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这种区分是不确定的。我告诉你们:这种区分正是这样“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但同时它又是这样“确定”,以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同哲学唯心主义以及休谟康德的信徒们的诡辩划清界限。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2—10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42—43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辩证法,正如黑格尔早已说明的那样,包含着相对主义、否定、怀疑论的因素,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2—10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43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愈来愈正确;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这一切论点,对于所有钻研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现代”认识论来说却是无法理解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2—10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102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1914年9—12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137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