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原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质从自身中发展出了能思维的人脑,这对机械论来说,是纯粹偶然的事件,虽然事情的发生是逐步地必然地决定了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物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于感觉。物质是第一性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原理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das Bewußtsein]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 bewußte Sein],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24—525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3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但是,另一方面,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个人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个开始,同这一阶段的社会生活本身一样,带有动物的性质;这是纯粹的畜群意识,这里,人和绵羊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他的意识代替了他的本能,或者说他的本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这种绵羊意识或部落意识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3—534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但是,如果这种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同现存的关系发生矛盾,那么,这仅仅是因为现存的社会关系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4—535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人们的意识取决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年8月3—15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8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物质在其永恒的循环中是按照规律运动的,这些规律在一定的阶段上——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必然在有机体中产生出思维着的精神。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407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物质从自身中发展出了能思维的人脑,这对机械论来说,是纯粹偶然的事件,虽然事情的发生是逐步地必然地决定了的。但是事实上,进一步发展出能思维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因而凡在具备了条件(这些条件并非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必然是一样的)的地方是必然要发生的。(www.xing528.com)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473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38—39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8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物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感觉依赖于大脑、神经、视网膜等等,也就是说,依赖于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物质。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于感觉。物质是第一性的。感觉、思想、意识是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这就是一般唯物主义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2—10月),《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第2卷第51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思想是头脑的机能;感觉即外部世界的映象是存在于我们之内的,是由物对我们感官的作用所引起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2—10月),《列宁全集》第2版第18卷第87页,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2—10月),《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第2卷第108—109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