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阶级斗争的历史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阶级斗争的历史动力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在于它们实际上是用资产阶级的“团结一致的”“社会的”进步的理论来代替以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唯一的实际动力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阶级斗争的历史动力

至今一切社会历史[2]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49年底—1850年3月底和1850年10月—11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16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正是旧的复杂的社会机体中阶级对抗的这种迅速而剧烈的发展,使革命成为社会进步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51年8月7日—1852年9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83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是以前生产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298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

马克思恩格斯《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1879年9月16日—18日之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484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www.xing528.com)

现在也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不偏不倚的“高高在上的观点”向工人鼓吹一种凌驾于工人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之上、企图把两个互相斗争的阶级的利益调和于更高的人道之中的社会主义,这些人如果不是还需要多多学习的新手,就是工人的最凶恶的敌人,披着羊皮的豺狼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1886年2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1卷第297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所有这些机会主义的议论的基本错误在哪里呢?在于它们实际上是用资产阶级的“团结一致的”“社会的”进步的理论来代替以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唯一的实际动力的社会主义理论。根据社会主义的学说,即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关于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现在是不值得认真谈的),历史的真正动力是各阶级的革命斗争;改良是这种斗争的副产品,所以说它是副产品,是因为它反映了那种想削弱和缓和这种斗争等等的失败的尝试。根据资产阶级哲学家的学说,前进的动力是社会上所有认识到某些制度“不完善”的分子的团结精神。前一种学说是唯物主义的,后一种学说是唯心主义的。前一种学说是革命的,后一种学说是改良主义的。前一种学说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的策略的基础,后一种学说则奠定了资产阶级的策略的基础。

列宁《再论杜马内阁》(1906年6月28日〔7月11日〕),《列宁全集》第2版第13卷第263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阶级斗争的原则是社会民主党[3]全部学说和全部政策的基础。

列宁《小资产阶级的策略》(1907年2月22日〔3月7日〕),《列宁全集》第2版第15卷第38页,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只有研究某一社会或某几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意向的总和,才能科学地确定这些意向的结果。其所以有各种矛盾的意向,是因为每个社会所分成的各阶级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不同。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第15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离开分析阶级关系的正确立场。

列宁《论策略书》(1917年4月8日和13日〔21日和26日〕之间),《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第170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伟大的创举》(1919年6月28日),《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第145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