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提升社区环境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提升社区环境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口、地域、设施、文化、组织等基本要素构成了社区环境。二是资源共享性,即生活在社区内的每一个人,包括幼儿共同拥有同一社区环境资源,社区环境资源为社区内的幼儿所共享。社区环境与家庭、幼儿园环境一样具有教育性。另一方面,社区环境的优劣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明的社区环境能够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与风气。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提升社区环境

(一) 社区及其基本构成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区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集体,是宏观社会的缩影。虽然社会学家对社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社区的基本构成上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和一定类型的组织。人口、地域、设施、文化、组织等基本要素构成了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是社区成员共同创造、共同承载、共同享有的,对社区成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3]

(二) 社区的环境特点

作为特殊的教育环境,社区环境具有这样四个特点。一是显著的社会性。幼儿在社区中活动,置身于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之中,所接触的许多人和事物是在家庭和幼儿园难以接触到的。社区向幼儿展示了不同于其他教育环境的更丰富、更复杂、更生动的一面。二是资源共享性,即生活在社区内的每一个人,包括幼儿共同拥有同一社区环境资源,社区环境资源为社区内的幼儿所共享。三是学习主动性。在社区环境中,幼儿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能动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社区信息进行自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经验。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4]。四是间接的教育性。社区环境与家庭、幼儿园环境一样具有教育性。虽然没有家庭、幼儿园教育环境那样直接,但一个洁净优美、舒适和谐的社区环境,对幼儿良好社会情感、道德规范的萌芽与养成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能够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认识身边的客观事物,形成初步的好坏、美丑、善恶的辨识能力,对社会的正确认识。

图6-2 与社区同行

(三) 走出幼儿园,与社区同行

幼儿园是社区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与周边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联合多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社会、幼稚园和家庭三者要相辅而行,儿童教育的理想才容易达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依赖于多方面的环境资源,社区可以为幼儿提供相对完备的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学习和游戏场所。所以,社区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www.xing528.com)

对幼儿来说,社区环境既是一扇通向广阔领域、精彩世界的门户,也是折射自己行为的镜子。一方面,社区环境是家庭、幼儿园环境的拓展与延伸,成为幼儿认识、接触宏观社会的缩影和载体,幼儿通过与具体事物的交往,起到丰富幼儿社会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另一方面,社区环境的优劣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在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较高的社区,宜于幼儿养成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良好行为,以及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好习惯。文明的社区环境能够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与风气。提倡礼貌用语的社区,幼儿则文明礼貌;提倡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社区,幼儿会自觉地尊重老师、尊敬老人。社区成员之间、尤其是邻里之间友好相处、团结互助、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幼儿体验到友谊,学会与人合作。事实上,无论在何种社区环境中,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和制约,“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社区有整套的生活制度,用以规范社区共同生活的人群的行为,维护社区的秩序。幼儿在这些制度的约束下,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文明的言行举止。同时,那些守纪律、守秩序、讲卫生、有礼貌的成人,能为幼儿做出榜样和示范,使幼儿的生活、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有序化。

[1] 佟少卜齐阿娜尔. 谈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及幼儿成长[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03).

[2] 张婷婷. 浅谈幼儿成长所需的家庭环境. [DB/OL]. http://www. bhjsyxw. cn/tresearch/a/1177924739cid00047,2014-1-14.

[3] 徐艳. 依托社区开展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0:1.

[4] 孙丽丽. 重要的幼儿环境教育资源——社区[J]. 家庭教育(幼儿家长),2007(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