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疗法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

行为疗法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行为疗法主要关注如何克服个体已习得的非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等。根据这一原理,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之后,沃尔普对猫进行了治疗。满灌疗法认为,焦虑与恐怖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事物或情境在个体身上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惧体验,会激发其产生逃避行为。

行为疗法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

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行为疗法主要关注如何克服个体已习得的非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等。

(一)系统脱敏法

1.治疗原理。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herapy)又称交互抑制疗法,其主要是诱导求助者缓慢地、逐步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一种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由美国学者沃尔普创立。沃尔普认为,个体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产生抑制作用。例如,个体在全身肌肉放松的状态下,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都会表现出与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一刺激不再会引起求助者的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治疗者便可给处于放松状态的求助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个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在求助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会再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沃尔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根据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提出来的。在1958年的一个实验中,他将一只饥饿的猫放于笼中。当食物出现,猫去取食时,突然给予其强烈电击。多次实验后,猫不但对食物出现强烈的恐惧反应,拒绝取食,而且对猫笼和实验室环境亦产生恐惧反应。也就是说,猫患上了实验性神经症。每当食物出现时,猫既有因饥饿要取食的反应,又有怕电击而退避的反应,前者为正常反应,后者为反常反应。之后,沃尔普对猫进行了治疗。他先在实验条件之外的环境给猫喂食,此时只有因饥饿而进食的正常反应,虽然仍有轻度恐惧反常反应,但因进食的正常动机强烈,使正常反应抑制了反常反应。此后,沃尔普逐步将进食移到原来的实验环境,只是不再给予猫电击。最后,猫慢慢地能在原来恐怖的实验环境中进食而不再出现恐惧反应。猫的这一治疗过程就是“系统脱敏治疗”。

2.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程序。系统脱敏疗法的实施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即所谓的“三部曲”:放松训练——建立焦虑(或恐怖)等级——实施系统脱敏。

(1)放松训练。放松训练的目的是让求助者学会肌肉放松的方法,以使其能在焦虑与恐惧的状态下以放松肌肉对抗焦虑与恐惧,从而达到对引起焦虑与恐惧刺激的适应。

放松的基本方法是先让肌肉紧张一段时间,如十几秒,然后放松,体验紧张后的放松感。放松训练时,让求助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深呼吸后闭眼,并想象可令人轻松的情境,然后让其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等,此过程亦可借助肌电反馈仪来增强训练效果。如此反复训练,直至求助者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随意放松的程度。

(2)建立焦虑(或恐怖)等级。首先,根据求助者的病史及会谈资料找出所有使求助者感到焦虑(或恐怖)的事件。将这些事件进行相互比较,根据致病作用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建立焦虑(或恐怖)等级通常的做法是将刺激按其引发求助者的主观焦虑(或恐惧)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或采用百分制(0~100)评分,然后将这些刺激按其等级依次排列成“焦虑(或恐怖)等级表”。

需要指出的是,最低焦虑(或恐怖)等级的刺激应能引起求助者的焦虑(或恐怖)反应,同时也要小到足以被全身松弛抵消的程度。此外,理想的等级设计应是各等级之间的级差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因此,建立焦虑(或恐怖)等级需要求助者参与共同完成。

(3)实施系统脱敏。首先让求助者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脱敏学习,而后按照建立的焦虑(或恐怖)等级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

治疗中,先从给求助者呈现最低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通常从想象刺激物或事件开始。此时,他会感到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治疗者要指导其进行全身放松。这一过程需重复进行,直至求助者对这一刺激不再感到焦虑(或恐怖)为止。之后,再对下一个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进行同样的脱敏训练,直至对最高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完全适应。

在咨询过程中,一般在一次会谈时间内以完成1~2个事件的脱敏为宜。

系统脱敏疗法有四个变式:

第一,自动化脱敏法(automated desensization):采用事先备好的焦虑层次的录音录像进行脱敏。

第二,接触脱敏法(contact desensization):在渐进性焦虑层次的基础上,外加了示范和接触,让求助者观看治疗者处理其所害怕的刺激物,而后照着做,一直到用手握或触摸不感到紧张为止,如让怕猫的孩子去摸猫的照片。

第三,实际场所脱敏法(invivo desensization):采用实际的刺激物代替视觉性想象,求助者在他人陪伴下到实际生活中去逐级面对实际的刺激物来进行脱敏操作。

第四,情绪性表象法(emotive imagery):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求助者的兴奋、骄傲和欢乐等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与由恐惧所引起的焦虑反应互不相容,从而就可以逐渐抑制和消除恐惧心理。

(二)满灌疗法(www.xing528.com)

1.治疗原理。满灌疗法(flooding therapy),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和“快速脱敏疗法”,是指鼓励求助者直接面对引起焦虑或恐怖的事物或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满灌疗法认为,焦虑与恐怖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事物或情境在个体身上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惧体验,会激发其产生逃避行为。如果让病人面对这些事物或情境,一旦病人能正视焦虑或恐惧,症状就会减轻乃至消失。

运用满灌疗法时,治疗一开始就要让求助者进入最使其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中,即所谓的“冲击”。如著名行为治疗专家马克斯(Marks)指出的:“对病人冲击越突然,时间持续得越长,病人的情绪反应越强烈,这样才能称之为满灌。在接受冲击时,鼓励甚至不允许求助者采取闭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为。满灌疗法认为,在反复的、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刺激下,即使求助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但求助者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却并没有发生,这样焦虑或恐惧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也就是说,满灌疗法治疗的要诀就是‘习能镇惊’。”

2.满灌疗法的治疗程序。

(1)明确治疗目标。找出引起求治者焦虑或恐怖的事物、人物或场景,以安排系统的主攻方向。

(2)向求助者详细介绍有关情况,签署治疗协议。在实施满灌疗法之前,治疗者要向求助者仔细介绍该疗法的原理、过程、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尤其要让求助者了解在治疗中可能会承受的痛苦,从而使求助者可慎重考虑是否选择该疗法。

(3)进行身体及精神科检查。由于满灌疗法会使求助者产生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因此在实验治疗之前必须对求助者进行严格、详细的体检和精神科检查,确保其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各种精神病性障碍等,以免出现危险。此外,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身体虚弱者不适宜采用此疗法。

(4)放松训练。放松训练的目的、方法与系统脱敏疗法相似。

(5)治疗场地及其他条件的准备。首先要确定刺激物和治疗场地。刺激物应是求助者最害怕和忌讳的事物。如果刺激物不止一种,则应选择引起焦虑或恐惧反应程度最高的事物。治疗场地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治疗室内进行,以便于对治疗过程有较多的控制。另外,治疗时要准备好安定、心得安、肾上腺素等应急药品以备不测。

(6)实施冲击。

治疗前准备。求助者应正常进食、饮水,最好排空大小便。如有可能,最好在治疗中同步监测血压和心电。

冲击治疗。做好治疗准备后,治疗者要迅猛地向求助者呈现刺激物进行冲击。受冲击后,求助者可能会惊叫、失态,治疗者应不予理睬,仍持续地呈现刺激物,并对求助者闭眼、塞耳等回避行为进行制止、劝说、鼓励。除非求助者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如晕厥、休克、呼吸异常或心电、脑电指标异常等),治疗者应马上终止治疗,否则治疗应尽量鼓励、劝说求助者坚持下去,特别是在求助者的应激反应高峰期之后(即达到焦虑紧张的极限,其标志是情绪由强到弱的逆转),一定要说服甚至使用适当的强制手段让求助者完成治疗,以免前功尽弃。

结束治疗。如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均已经过高潮,开始逐渐减轻,直至精疲力竭,对刺激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本次治疗就可结束了。

满灌治疗通常一次治疗要持续30~60分钟,共需进行2~4次。1日1次或隔日1次,视效果而定。

3.使用满灌疗法的注意事项。

(1)要向求治者说明满灌疗法带来的焦虑是无害的。只有求助者体验到严重紧张,面对害怕,并且忍耐1~2小时以上,恐惧焦虑情绪才会逐渐消失。

(2)不允许求助者有回避行为,否则会加重恐怖,导致失败。

(3)使用此疗法时,必须对求治者的身心状况有足够的了解。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求助者,不能应用此法,以免发生意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