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渡遗址发现8座灰坑,揭示中国白酒的起源与遗产价值

李渡遗址发现8座灰坑,揭示中国白酒的起源与遗产价值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迄今为止,发现并清理灰坑8个,有平面形状有圆形、方形和不规则三种。H2位于T1内,开口于第4层下,打破第5层,东、西部被F1打破。考古工作:H5在考古工作过程中,清理干净,H6受发掘面积所限,难觅坑形。(二)清代灰坑1.位置。清代灰坑:H1、H3位于发掘区东部、H4位于发掘区的中部。H1分布面积约28平方米,H3分布面积约6.50平方米,H4分布面积约3平方米,深0.8~0.21米,由于处于上部,发掘深入时被清除。

李渡遗址发现8座灰坑,揭示中国白酒的起源与遗产价值

迄今为止,发现并清理灰坑8个(编号为H1~H8),有平面形状有圆形、方形和不规则三种。编号为H1、H3、H4、H7的,是清代灰坑;编号为H2、H5、H6的,是明代灰坑。

(一)明代灰坑

1.位置。明代灰坑(H2,H5~H6):废弃。分别位于发掘区西南和东部

2.层位。H2位于T1内,开口于第4层下,打破第5层,东、西部被F1打破。H5位于元代酒窖群之上层。

3.形状与结构。H2方形,呈锅底状。坑口长1.95米、宽1.5米、距地表0.45米、深0.32米。坑内堆积大量酒醅,底部垫黄砂。填土呈灰褐色,质地疏松,颗粒较大,含碳粒。出有少量青花瓷片

H5埋深0.25米,略成长条形,最长处7.84米,最宽处2.62米,深0.23~0.32米。

H6埋深0.23米,坑形不完整,揭示部分长2.30米,深0.26~0.32米。

保存现状:由于发掘程序,H5压于元代酒窖群之上,已被考古清理干净,遗迹大部不存。H6坑底泛青灰霉斑。(www.xing528.com)

考古工作:H5在考古工作过程中,清理干净,H6受发掘面积所限,难觅坑形。

4.堆积与包含物。坑内出有明代瓷片。

(二)清代灰坑

1.位置。清代灰坑(H1、H3、H4、H7):H1、H3位于发掘区东部、H4位于发掘区的中部。

2.层位。开口于第2层下,埋深0.15~0.21米。

3.形状与结构。H1分布面积约28平方米,H3分布面积约6.50平方米,H4分布面积约3平方米,深0.8~0.21米,由于处于上部,发掘深入时被清除。目前均已废弃。

保存现状: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小范围坑底。

4.堆积与包含物。考古工作:按考古发掘规程,此坑属上部堆积,加之并非重要遗迹,故大部清除不存。出土清代福寿纹盘,龙泉瓷盅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