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渡遗址: 房基及建筑遗迹

李渡遗址: 房基及建筑遗迹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檐口低、屋面瓦质轻而密集,因制酒需要而在屋面开设天窗,是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F4位于发掘区东部,F6位于东北部,F8位于西北部,为三个独立的建筑基址,但由于后代破坏,及发掘面积所限,均只残余单体墙面,难觅房形。F3、F5、F7用青砖和红石建在第3层层表上,其中F3、F7是在分别沿用F4、F8的墙基基础上增建成;F2用青砖建在第2层层表上。(三)砖池、砖柱。

李渡遗址: 房基及建筑遗迹

另外,还发现有烧酒作坊的建筑遗存如墙基和路面等。

厂房为1956年在完成私有制企业改造后民生酒厂的地址上,1958年国营临川县李渡酒厂时期建设而成的建筑。结构为木架体系,采用柱下独立砖质基础。建筑檐口低、屋面瓦质轻而密集,因制酒需要而在屋面开设天窗,是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进入厂区左侧的两层楼房,系当年李渡酒厂生产较为辉煌时期增建。“文革”中1969年在正街墙面上的标语,系李渡划归进贤管辖以后所刷写。李渡酒厂区的车间及办公建筑风格,不同于明清以来形成的赣中(东)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而带有明显的1949年后国营企业的现代特征。本次发掘只揭露出极小部分,而1949年后建筑基址的发掘不是本次发掘工作的重点,揭露出的房基位于两生产车间边沿。作为烧酒作坊一部分的建筑遗存,墙基、水沟和路面也颇有特色。

(一)墙基。本次考古共揭露八段墙基(编号为F1~F8),均地面起建,用红石和青砖修筑,并有沿用、增建痕迹,转角处有柱础,说明酿酒遗迹处在建筑物内。水沟相互贯通,是烧酒作坊内主要的排水系统。路面坚硬,部分地方还发现有土路痕迹。

1.明代作坊建筑墙基(F4.6.8)。F4位于发掘区东部,F6位于东北部,F8位于西北部,为三个独立的建筑基址,但由于后代破坏,及发掘面积所限,均只残余单体墙面,难觅房形。它们都用红石构筑在文化层的第5层上,埋深0.27~0.45米。F4残长3.80米,宽0.45米,高0.40~0.18米;F6残长3.82米,高0.25~0.08米;F8残长1.12米,高0.38米。

以F6为例,说明如下:F6位于T5、T6内,开口于第4层下,打破第5层。长条形,残长7.46米、宽0.07~0.38米、残高0.07~0.56米。方向223度。西段有门柱痕迹,门宽1.09米,两端红石上各有一方形凹槽,凹槽边长5、深4厘米

保存现状:揭示出来后,由于热胀冷缩,墙体松动痕迹严重,尤其是砌墙材料采取红石与砖混合,红砂石由于受潮,表面侵蚀严重,其旁有成片脱落红色粉末,同时墙基内外活动面均起青白色霉斑。

考古揭示:由于后代破坏严重,加之揭示面积有限,难以确认墙体大致平面轮廓。出有明代“成化”“嘉靖”年款瓷片

2.清代作坊建筑墙基(F3,F5,F7)。分布于发掘区西北,埋深0.28~0.30米,只余单面墙体,长3.76米,宽0.38米,残高0.26~0.32米。F3、F5、F7用青砖和红石建在第3层层表上,其中F3、F7是在分别沿用F4、F8的墙基基础上增建成;F2用青砖建在第2层层表上。

保存现状:砌墙材料中的红石已酥松,居住面泛青霉点。

考古揭示。房址内出有青花盆、盅,属清代遗物。

(二)明代排水沟(G1、G2)。明代水沟2条,为烧酒作坊内的排水系统。均长条形,直壁,平底,均位于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发掘区南部,G2偏向于西南。为两条大体并行且有交叉的遗存。埋深0.35~0.45米。

G1位于T1、T5、T6内,开口于第4层下,打破第5层。用红麻石砌成。北部与水井的散水连成一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残长3.5~8.07米、宽0.34~0.42米、高0.22~0.31米。(www.xing528.com)

G2位于T5、T3内,开口于第4层下,打破第5层。紧靠G1,用青砖砌成并封顶。青砖灰中泛白,长24、宽12、厚6厘米。西端封闭,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并在南端与G1相通。南部,用三合土夹小卵石混合铺,场地较为平坦。残长4.78米、宽0.24~0.54米、高0.18~0.32米,已揭示面积约几十平方米

保存现状:G1砌筑材料为红石,因而受潮受酸蚀性大,表皮的红砂岩成片剥落,大都呈粉末状,G2砌墙也有松动。

考古工作:由于发掘面积所限,长沟G1向东南方向延伸部不清楚。

考古揭示。沟旁及沟内出有明代瓷片。G1沟内填土黑褐色淤泥,质地松软,夹少量黄砂,含砖石和碳渣,出有“大明年造”年款的青花瓷等遗物。G2沟内填土为黑褐色淤泥,质地松软,含碳渣,出有少量青花瓷片。

(三)砖池(P1~P4)、砖柱(F1)。

1.近代砖池4个。编号为P1~P4。以清代砖池P4为例介绍如下:

P4属于储池类型,位于发掘区东部,T1、T6内,开口于第2层下,打破第3层。长方形,直壁,底由北向南倾斜。能见大体形态,埋深0.32米。略呈长方形,长2.4、宽1.94、高0.14~0.32米。面积8.27平方米,池深0.28~0.26米。用青砖建成。青砖色泽泛灰,大小不一,黄泥勾缝。东北角有一缺口,宽0.64米。

保存现状:砌墙材料大都为红砂石,故受潮已酥松,池内面泛青霉点。

考古揭示。池内填土呈灰褐色,质地较疏松,颗粒较大,含砖、红烧土、碳粒和少量酒醅,出有少量青花和粉彩瓷片,属清代遗物。

2.砖柱。1组(编号为F1),共6个组成。位于T1内,开口于第1层下,打破第2层。均为上小下大,上部边长0.58、下部边长0.7、间距0.64米。用青砖砌成,石灰勾缝,南端两个建在水井的散水(S1)上,高0.53~0.59米,其余4个在底部,均埋有5个木桩,高0.53~0.67米。

综上所述,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中,元代遗址保存有酒窖,出土瓷器、酒醅等,虽不完整,但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蒸馏酒史上的遗迹空白,意义特别重大,也最为难得。同时,李渡遗址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蒸馏酒史上仅有的元代地缸式酒窖,最完整的明代遗址之一,最完整的清代遗址之一。李渡发现的不同时代酿酒遗迹,布局合理,建造精良,生产工艺独特,反映出我国南方白酒生产在技术及工艺上的特点和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