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岭南地区的称谓—百粤和百越

岭南地区的称谓—百粤和百越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应得之于当时人的地理知识,认为是越国之南,故称南越,其实岭南并不在越国的正南方。关于这一时期对岭南地区的称谓,最有价值的是《汉书·高帝本纪》:“十一年五月,诏日: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部,使与粤杂处一”由此可知“百粤”是指岭南多种每样的越人族群的意思,他们应是苗、瑶、壮、黎等族群的先民,与《吕氏春秋》所言的百越是有差别的。

岭南地区的称谓—百粤和百越

◎武 恪

岭南地区(今两广地区)除了番禺、桂林、苍梧、博罗等小地名外,在秦以前是没有大的区域名词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所谓的陆梁地,应是住在山陆之间的强悍人民的所在地的意思(参见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吕氏春秋·恃君览》虽也提及“百越”名称,但实是泛指扬州和汉水以南的土著族群,包括吴、越、南蛮、百濮以及瓯骆等,并不是专有的称谓。直到秦统一岭南,中原对这一地区才有了正式的地名。

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应得之于当时人的地理知识,认为是越国之南,故称南越(广东石峡文化与江浙良渚文化的关系似可为这一说法找到理由),其实岭南并不在越国的正南方。班固编《汉书》时,便把“南越”改为“南粤”,以示与江浙之越有所区别。关于这一时期对岭南地区的称谓,最有价值的是《汉书·高帝本纪》:“十一年五月,诏日: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部,使与粤杂处一”由此可知“百粤”是指岭南多种每样的越人族群的意思,他们应是苗、瑶、壮、黎等族群的先民,与《吕氏春秋》所言的百越是有差别的。

据《史记·南越列传》,我们知道“百粤”从地域分至少应有四大集团,闽越、南越、瓯越(包括西瓯)、骆越,后两者在南越国时还“各有君长”,并不在赵佗的完全控制之下。从《汉书》的记载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地区,有一部拥有十多万人口的乌浒蛮;珠崖(今海南岛)既有率善人的一部,还有珠崖蛮;交趾之民,“男女同川而浴,赤脚,垂髫,无衣服,布中穿一孔以贯头”,与瓯、骆有别。九真、日南的土著居民不懂汉语,要“重泽及通”,则又是另一族,由此可见,“百粤”族群应是相当繁多的。(www.xing528.com)

东汉开始,瓯、骆这两个百越族群的名字,便从史书上消失了,不知是为什么。

◆第8辑第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