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岭南前事:黄巢之乱对岭南的直接影响

岭南前事:黄巢之乱对岭南的直接影响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史之乱使岭南间接受到影响,黄巢之乱则直接波及岭南。黄巢原计划长久占据富庶的广州,无奈其北方士兵水土不服,春夏之际岭南大疫,黄巢军兵力损失惨重,死者十之三四,只好再度北上。黄巢率领十几万亡命之徒,从山东杀到安徽、江浙,再杀到泉州、广州,又从广州杀到桂林、湖南,最后两次攻陷唐朝的都城长安,屠戮了大半个中国,屠城数座。击败黄巢和灭亡唐朝的是同一个人朱温。

岭南前事:黄巢之乱对岭南的直接影响

唐朝经历了两次极具破坏性的内乱,一次是唐朝中期历时七年的安史之乱,一次是唐朝末期历时十年的黄巢之乱。安史之乱使岭南间接受到影响,黄巢之乱则直接波及岭南。

黄巢(820—884),曹州(今山东菏泽)人,出身私盐贩子家庭,原是读书人,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从事私盐贩运。唐末时局混乱,枭雄林立,875年黄巢在冤句(菏泽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造反起事,响应王仙芝。黄巢最初战于山东徐州、河南,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又陷汝州(今河南临汝),东都洛阳震动。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同年王仙芝在黄梅兵败被杀,余部奔亳州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

878年,黄巢血洗泉州,劫杀犹太人富商万人,从此起劫掠沿海,挥兵入广东,攻占潮州,879年在广州大肆滥杀无辜。黄巢原计划长久占据富庶的广州,无奈其北方士兵水土不服,春夏之际岭南大疫,黄巢军兵力损失惨重,死者十之三四,只好再度北上。880年渡过淮河,年底攻下东都洛阳,越潼关天险。881年两次攻陷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并在第二次攻陷长安后屠城。882年退至四川的唐僖宗反攻,黄巢大将朱温叛变降唐,沙陀族李克用又率援军助唐,黄巢于883年撤出长安,攻逼蔡州、围攻陈州、转战山东。884年三月,朱温、李克用击溃黄巢军队,是年六月十七日黄巢在狼虎谷(今属山东莱芜)为部下林言所杀。

黄巢率领十几万亡命之徒,从山东杀到安徽、江浙,再杀到泉州、广州,又从广州杀到桂林、湖南,最后两次攻陷唐朝的都城长安,屠戮了大半个中国,屠城数座。从公元875年起兵到880年,前后五年间曾五次向唐王朝乞降求官,每次都不满意朝廷给出的官职,用更为残忍的屠杀增加和朝廷谈判的筹码,一直到他自立为皇帝。879年春黄巢包围了广州,上书朝廷要求授予广州节度使,朝廷只给了率府率的官职,黄巢大怒,在攻占广州后制造屠城血案,劫掠财货,屠杀回教徒、基督教徒、犹太人及其他平民共12万人。占领岭南的大半年里,黄巢军队攻占了岭南各处州县,一度想割据岭南,天幸黄巢军士水土不服,瘟疫流行,只能离开岭南,而黄巢留下的残部在南岭一带仍然盘踞很长时间。

黄巢就像恢宏大剧最后登场的一个花脸浑人,将盛唐华丽大幕撕扯得惨不忍睹。黄巢覆灭后大唐又勉强维持了23年,907年灭亡,结束了289年的历史。击败黄巢和灭亡唐朝的是同一个人朱温。朱温原是黄巢手下大将,投降唐朝后被赐名朱全忠,授予宣武军节度使,击败并斩杀黄巢余部,被封为梁王。后来皇帝被宦官幽禁,朱全忠救驾后挟持皇帝、控制皇室,907年朱全忠索性废掉唐哀帝,自行称帝,国号为“梁”,史称“后梁”。中国结束了隋唐320余年天下统一的局面,又进入了53年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纷乱历史时期。

【注释】

[1](宋)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2](宋)欧阳修等:《新唐书·杨贵妃传》,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3](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85):“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宫以荔枝得名)以植所得奇草异木。……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皆百余本。……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

[4](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南蛮传》(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有宁氏者,相承为豪。”

[5](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6](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五(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或告岭南流人谋反,太后遣司刑评事万国俊摄监察御史就按之。国俊至广州,悉召流人,矫制赐自尽。流人号呼不服,国俊驱就水曲,尽斩之,一朝杀三百余人。然后诈为反状,还奏,因言诸道流人,亦必有怨望谋反者,不可不早诛。太后喜,擢国俊为朝散大夫、行侍御史。更遣右翊卫兵曹参军刘光业、司刑评事王德寿、苑南面监丞鲍思恭、尚辇直长王大贞、右武威卫兵曹参军屈贞筠皆摄监察御史,诣诸道按流人。光业等以国俊多杀蒙赏,争效之,光业杀七百人,德寿杀五百人,自余少者不减百人,其远年杂犯流人亦与之俱毙。太后颇知其滥,制:‘六道流人未死者并家属皆听还乡里。’国俊等亦相继死,或得罪流窜。”

[7](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8](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9](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10](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11](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12](唐)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载(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www.xing528.com)

[13](唐)刘轲:《刘希仁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4](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四《许云封》,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

[15]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三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16](五代南汉)王定保:《唐摭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7](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五《南汉刘隐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8](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六三《孔戣传》,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19](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七七《卢钧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20](宋)王禹偁:《小畜集》卷二○《孟水部诗序》,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21](唐)李翱:《徐公行状》,载(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22](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七五《楚九·陶英传》,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23](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后卷一六《伏波将军庙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24](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25](元)脱脱等:《宋史》卷四六一《周克明传》,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26](宋)宋祁:《景文集》卷六二《冯待讲行状》,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7](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六○,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28](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六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29]陈香白:《潮州三阳志辑稿·潮州三阳图志辑稿》,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