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岭南前事:珠玑巷南迁南部内陆

岭南前事:珠玑巷南迁南部内陆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聚集生活在珠玑巷地区的人民再度南迁,向岭南腹地移民。于是,皇帝罢免了胡显祖的官位,处罚胡贵嫔为尼。黄贮万于是就将她收留下来,带回珠玑巷地区保昌县牛田坊纳为妾室。黄贮万和胡贵妃的行为暴露后,朝廷立刻追究下来,给珠玑巷带来了灾难。且不论胡妃之事真相如何隐晦周折,在当时有威信的罗贵紧急组织珠玑巷三十三姓九十七家结伴南迁却是真实发生的。

岭南前事:珠玑巷南迁南部内陆

聚集生活在珠玑巷地区的人民再度南迁,向岭南腹地移民。这些再度的南迁在漫长的时间里多次发生,据史书和族谱记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胡妃事件。

南宋咸淳年间皇宫中发生了一件内宫违纪被处分的事件,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咸淳壬申九月,祀明堂,平章屈贾似道为大礼使,驾幸景灵宫,回宿太庙。质明,有司奏中严外办,请升玉辂,大雨如注。胡贵嫔之父带御器械胡显祖,检讨开禧登辂遇雨乘逍遥子故事面奏,上白贾,贾欲候雨止登辂,显祖回奏平章已肯,上遂冒雨,乘逍遥子直之和宁门,百官楞然,莫知所以,礼成肆赦,似道奏:臣充大礼使,而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三降御笔勉留。乃还朝,镌罢胡显祖,出胡贵嫔为尼,上焉之泣下。[1]

大意如下:咸淳八年(1272年)九月,宋度宗出宫去进行重要的祭祀活动,平章屈贾似道在祭祀中担任大礼使,祭祀结束驾幸景灵宫,回程时住在太庙。第二天早上,朝中有事请皇帝回去处理,但是大雨如注,胡贵妃的父亲胡显祖用逍遥辇来接宋度宗,度宗要求他去向大礼使贾似道征求意见,贾似道要求雨停之后再安排皇帝乘车回宫,但是胡显祖去对皇帝谎称宰相同意现在就走,于是宋度宗冒雨乘车回宫了。而陪同皇帝祭祀的百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片愕然。祭祀活动结束后贾似道奏道:臣充当本次的大礼使管理整个祭祀活动,但是陛下的行动趋向,臣居然不知道,这是失职,请求辞官,然后就出了朝门而去。贾似道是朝廷倚重的第一权臣,皇帝再三亲笔写信挽留,他才回朝复职。于是,皇帝罢免了胡显祖的官位,处罚胡贵嫔为尼。

如果这件事原委就是如此,胡显祖显然应当受到严厉的责任追究,至于胡贵嫔被处罚,或许因为宫中有这样的规矩。历史上宫人犯错被处罚在皇家寺院中出家也见于史书,也有受罚后还俗再风光的,例如武则天。总之,胡贵嫔为尼是接受处罚。

本来这件在皇宫之内发生的事与几千里之外的珠玑巷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后来珠玑巷地区保昌县牛田坊的富户黄贮万,运粮入京,粮船停泊在码头。黄贮万在船上处理一些账目和装卸的事务,这时胡贵嫔不知用什么方式从皇家寺院逃了出来,沦为乞丐,下船乞食,衣虽褴褛,而艳异常人。黄贮万于是就将她收留下来,带回珠玑巷地区保昌县牛田坊纳为妾室。

黄贮万和胡贵妃的行为暴露后,朝廷立刻追究下来,给珠玑巷带来了灾难。

小榄麦氏族谱(光绪十九年刻本)记述胡妃传说如下:

溯我族由雄南下之始,据旧谱云:宋度宗咸淳八年九月,祀明堂,贾似道为大礼使。礼成,幸景灵宫。将还,遇大雨,似道期帝雨止升辂。胡贵嫔之兄显祖为带御器械,请如开禧故事,却辂乘逍遥辇还宫。帝曰:平章得毋不可。显祖绐曰:平章已允。帝遂归。似道大怒曰:臣为大礼使,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帝固留之不得,乃罢显祖,涕泣出贵嫔为尼,似道始还。由是贵嫔出宫,作钞化状,肆行丐食。有南雄保昌县富民张贮万,运粮入京,船泊关口市,备牲酬福。此女下船乞食,衣虽褴缕,而艳异常人。张怜其无依,遂挈归保昌牛田坊。……时始兴郡牛田坊五十八村,居民亿万之众,莫不嗟怨惶惶。惟珠玑里居民九十七家,贵祖密相通透,围集商议,以南方烟瘴地面,土广人稀,必有好处,大家向南而往,但遇是处江山融结,田野宽平,及无势恶把持之处,众相开辟基址,共结婚姻。朝夕相见,仍如今日之故乡也。众议而相语曰:今日之行,非贵公之力,无以逃生,吾等何修而至此哉?今日之德,如戴天日,后见公子孙,如瞻日月。九十七人即相誓曰:吾等五十八村,居民亿万之众,而予等独藉公之恩。得赖逃生,何以相报?异日倘获公之福,得遇沃壤之地土,分居安插之后,各姓子孙,贫富不一,富者建祠奉祀,贫者同堂共飨,各沾贵公之泽,万代永不相忘也,世世相好,无相害也。即签名团词赴县陈告,准立文案文引,乃赴府告准案结引,立号编甲,陆续向南而行。以竹结筏,浮浈水而下,至连州水口,遇风筏散,溺毙男女无数,至广属香山县黄角大良,各投土人草屋安歇。分寻居住,成聚落焉。麦氏有五弟一妹及同族二百余人。始居黄角。

官方史书记述胡贵妃被贬为尼之事,与小榄麦氏族谱所述同,而贵嫔出宫为尼以后的情况,史书无记述。胡贵嫔是否真的流落珠玑巷,在官方的史书、地方志上均没有记载,但珠玑巷移民族谱中有记载,作为民间传说流传了几百年,如此犯忌的事情民间怎么会妄自编排?事关宫禁,官方正史讳而不谈,避而不记,所以便流为民间传说。明代西安府同知梁维栋是南海人,天启乙丑年(1625年)辞官回到岭南,在梅关、浈水、珠玑一带多次考察。在《珠玑怀古诗》中有“恨少贞珉传往事,满途燕雀语参差”诗句,这“恨少贞珉”的往事隐约指的就是胡妃之事。清朝诗人潘兰皋《珠玑巷诗》有“停车数问当年事,父老低徊感慨同”诗句,这个为父老所低回感慨的当年事,指的可能也就是胡妃之事。

且不论胡妃之事真相如何隐晦周折,在当时有威信的罗贵紧急组织珠玑巷三十三姓九十七家结伴南迁却是真实发生的。

罗贵是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在这次南迁中其全家南迁男女十九口,有家佣八口,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同时罗贵也是一个威望极高、照顾邻里的高义之人,他在极短的时间里号召三十三姓九十七家结伴向官府申请南迁,正月初五告县申请,十六日即出发。

对于这次义举,重要的族谱都有记载,但细节微有差异。这是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经过县、府层层批准获得迁徙证明,并在落户地点办理了入籍手续的迁徙活动。很多族谱都记载这个过程,在此以移民的组织领导者罗贵家族的《罗氏族谱》为蓝本叙述如下:

首先由97名家族代表向县、府联名申请。

赴始兴县告案迁徙词:

牛田坊十四图珠玑村贡生罗贵,居民麦秀、李福荣、黄复愈等,团为赴难。俯乞文引蚤救生灵事。贵等历祖辟住珠玑村,各分户籍,有丁应差,有田赋税。别无亏缺,外无违法向恶背良。为因天灾地劫,民不堪命,十存四五,犹虑难周,及今奉旨颁行取土筑作寨所,严限批行,下民莫敢不遵,贵等思得近处无地堪迁徙,远闻南方烟瘴地面,土广人稀,田多山少,堪辟住址,未敢擅自迁移。今备签九十七名,历情赴大人阶下,伏乞立案批给文引。经渡关津岸陆,俾得路引迁移,有地安生,戴恩上词。

绍兴元年正月初五日词上

赴南雄府告案给引词:

始兴县牛田坊十四图珠玑村岁贡生罗贵,居民麦秀、李福荣、黄复愈等,连名团为逃难,俯乞文引蚤救生灵事,贵等历祖辟住珠玑村,各分户籍,有丁应差,有田赋税,别无亏缺,外无违法向恶背良。为因天灾地劫,民不堪命,十存四五,犹虑难周,及今奉旨颁行,凡民莫敢不遵,贵等团思近处无地堪迁,素闻南方烟瘴地面,田多人少,堪辟住址,未敢擅自迁移。今开居民九十七人,团情赴大人阶下,伏乞立案,批给文引,经渡关津岸陆,度众生早得路迁移,安生有址,沾恩上词。

绍兴元年正月初十日,团词人罗贵等

知府钟文达批词:

查得贡生罗贵等居民九十七人,原系珠玑村属人也。词称迁移之故,行虑集兵之扰,非有禁过之例,准案给引,此照通行,方至止处,即傅该掌官员,告下复引,毋遗。

吏房书吏黄英茂行

联名申请南迁的97名家族代表(赴难团词人)的姓名各谱记载有个别差异,本次南迁的各家达成了一个共同约定,以流徙铭的方式传承下去,对于迁徙的家族和决心作出约定:

珠玑村三十三姓九十七人流徙铭

珠玑流徙,罗湛郑张,尹文苏谢,陈麦卢汤。

温胡赵伍,曹欧李梁,吴冯谭蔡,阮郭寥黄。

周黎何陆,高发其洋,九十七人,开辟烟瘴。

三十三姓,永镇南方,子孙万代,为国栋梁。

文经武纬,愈远愈昌。

南雄府在批准南迁申请后给迁徙团发出了用于办理路途通行以及迁徙目的地入籍的路引。

本府文引

岭南道南雄府为逃难给引早救生灵事,本年正月十三日,据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十四图珠玑村,贡生罗贵等连名呈称前事,内开:为天灾人祸,民不堪命,十存四五,忧虑难周。及今奉明旨颁行筑土设寨所,因思近处无地堪迁,远闻南方烟瘴,地广人稀,堪辟住址,未敢擅自迁移等情到府,据此案查民贡生罗贵等九十七名,案非恶孽民氏,为此合就行给文引,批限起程。凡经关津岸陆此照通行毋得停留阻禁,方到此处,合应行赴该府州县属立案定籍,报文寅尉造册转报施行。

此次移民的申请事出突然,官府批准的时间也很快,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初五联名向保昌县申请,正月初十县府批准要求再报南雄府批准,正月十三联名再报南雄府,正月十五南雄府批准同意向南迁徙,同时要求限期搬迁。而罗贵等人在批准的次日即全体出发,沿水路南下,历经三个月到达目的地新会。罗贵领导的此次南迁计划安排周密,不仅申请政府批准快速顺利,而且目的地明确,在目的地已经有当地友人等候,移民团到达目的地就有人接待,然后会齐97名家族代表再一同在当地朋友带领下前往当地政府申请入籍开垦,众人的入籍开垦申请也由当地有名望的本地人担保。

《罗氏家谱》记载:

即于是年正月十六日,携长男大用,次男利用,三男巨用,四男期用,五男曦等及同文引九十七人,向南而来。四月二十六日,方至冈州、大良、都古朗等村,凭土人龚应达接歇数日,乃会同齐人九十七名,赴州县告案,立籍繓引,凭土人龚应达保结。

移民团向落户地点官府办理的手续:

赴冈州告案立籍繓引词(www.xing528.com)

为逃难案生团情事:贡生罗贵,居民麦秀、李福荣、黄复愈等,原籍南雄府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十四图珠玑村,贡生罗贵等陈情,俯乞立案,安广州、冈州、大良等处定籍,安恤生灵,上缮国课事。贵等祖历辟住珠玑村,各姓开分户籍,有丁应差,有田赋税,别无亏缺,外无违法向恶背良,天灾地劫,民不堪命,十存四五,犹虑难周,及今奉旨颁行取土筑设寨所。严限批行无遗等因,近处无地堪迁,远闻南方烟瘴,土广人稀,堪辟住址,未敢擅自迁移,本年正月初十日,赴府立案批引,严限正月十六日起程,沿途经关津岸陆,此照通行。于本年四月二十六日来到邑属冈州、大良都古朗甲朗底村,盘费乏尽,难以通行,借投土人龚应达草屋,未敢擅作窝兜。百口相告签名粘引,团赴冈州大人阶下,俯乞立案,安插各处增图定籍,保恤生民,仍乞批执照繓引施行,庶子孙万代,戴恩罔极上词。绍兴元年五月初六日团情贡生罗贵等叩呈。[2]

落户地官府批准入籍开垦,要求移民团书写保证书,并且遵守国家及当地的税赋差役。

冈州知县李丛芳批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贡生罗贵等九十七人既无过失,准迁移安插广州、冈州、大良都等处,方可准案增立图甲,以定户籍,现辟处以结庐,辟地以种食,合应赋税办役差粮毋违,仍取具供结册,连路引繓赴冈州。

罗贵率领97名家族代表联名向当地政府出具了书面保证。

罗贵等之供结:

绍兴元年正月十三日团情贡生罗贵等居民九十七人,蒙州官准案,逐一编定新图,开报排里,分住各村,具结报投州应造册务,大良都古朗底村开图居民新增都图,以定户籍,新充新图一甲里长罗贵,里排麦秀、李福荣、黄复愈、黎孔昭、吴孟魁、何大参、郑一元、胡汉瑞、赵世常等,今相与结为奉上明文行勘攒造黄册事,贵等原系南雄府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十四图民籍,原住珠玑巷,为因天灾地劫民荒,及今奉旨颁行取土筑设寨所。严限批行,贵等备开九十七名,团赴本府蒙案批引迁移,来到邑属大良、都古朗、甲朗底村,下担歇脚,备情赴台,蒙准议增立图,编立十排格眼该掌约束九十七人,各辟土以种食,辟草以结庐,聊为窝兜,今蒙上取具供结应造册务繓引等因,遂一遵依,合同里排人户各备开单情由,逐一分勘,中间并无隐匿,如虚甘罪,所供是实。

移民团领导人有贡生身份的罗贵被委任为管理新移民的里长,又单独向政府出具了一份严格履职的保证书,并将移民团人员构成、携带的生产资料以及在当地购置的土地田产一一向政府报告,从此由罗贵领导的移民团落户新会各村开始新生活。

罗贵单独出具供状:

立供状系南雄府岁贡生罗贵,年方四十六岁,系南雄府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十四图民籍,住沙水村珠玑里,奉例告案批引迁移。来到邑属冈州、大良、都古朗、甲朗底村,盘缠乏尽,难以通行,结草歇脚,备情赴州,蒙准批以增图立甲,以定户籍开辟新图,结草为屋,种蔬为日食,随时度活。今蒙上司明文行勘攒造黄册等事,罗贵户充新图第一甲里长,今将本家新收丁产,逐一开报,中间不敢隐瞒,如虚甘罪,所供是实。

计开男女人丁

家男五口,男子未成丁四口。本身年四十六岁。长男大用,年方二十六岁;次男利用,年方二十二岁;三男巨用,年方一十八岁;四男期用,年方一十五岁。

男丁未成丁一口。妇女一口,阿郑年方二十岁。家仆二名,林昌、张进

仆男未成丁三,阿达、阿禄、阿胜。仆妇二名,仆女一口。

新收田产

新收山塘田地共二十一亩二分二厘毫,秋粮正耗纳米六斗四升三合二勺四抄。一田土名朗下底,一号共一十九亩一分二厘二毫,秋粮正耗六斗二升二勺三抄。一民田每亩三升,则加耗二合一勺计。一民地土名高处地,税五分五正,秋粮正耗一升六合一撮,一民塘每亩五升,则加米三合一抄,一塘土名山子下,税四分,秋粮正耗米二升一合四抄。

计开

草屋三间,草牛二头。

以上的叙述以罗贵后人的《罗氏族谱》为蓝本,参考三十三姓其他各族的族谱。就计划性和完成情况来看,这无疑是一次规范、有序、成功的移民搬迁。这次移民行动的领导人罗贵心思缜密,有计划、有目标、有人脉、有担当,令人钦佩。

移民新会后三十三姓开荒垦殖、经商耕读,各姓都家业兴旺人才辈出,然后各家再分出各支陆续移居珠三角各地,然后又移居世界各地。罗贵落户良溪,共有九子。今天,罗贵的后裔人数没有一致的统计数据,但是据《江门日报》报道,2009年清明节,从珠三角各地、全国及世界各地前来良溪祭奠先祖罗贵的就有两万人之众,而2012年清明节期间,估计前来良溪拜祖的罗氏后裔超6万人。其他各姓即使没有罗贵家族枝繁叶茂,想必后裔数量极其可观。

罗贵领导的这次南迁是所有宋代珠玑巷人民南迁中记录最完整的一次,最具有代表性。也说明北方人民在珠玑巷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休整后再向南迁,无论规模大小,都有了一定的章法规矩和目标,甚至都携带一定的财物,到达目的地后通过友好的沟通,在政府参与下合理适当地介入当地生活。珠三角虽然人烟稀少荒地较多,但政局和社会局势数百年都基本稳定,有完整的政府架构,本地人(土人)也有固定的土地和生活方式。向珠三角南迁的移民到达新会、南海、香山、东莞等地并没有形成流民势力去冲击侵夺当地人的生产资源(即土地资源),而是广开荒地。因此,珠江三角洲的原始状态从宋代开始改变,数百年间大量的围海造田,使新会、小榄、香山、珠海等海中岛屿连成陆地,成为南迁移民的生活地区。南迁移民携带资金和生产资料,富有商业经验,促进了开垦区生产和经济的繁荣。更为重要的是,珠玑巷南迁人民家庭结构完整、文化程度普遍高于迁入地人民,经过在珠玑巷的数代沉淀也已经形成适应岭南生活的珠玑巷文化,因此珠玑巷移民南迁后渐次成为广府文化的代表,成为被迁入区的主流文明。

“殖民”一词由于国际民族运动的兴起而带有负面意味,实际上“殖民”本是一个中性的行为动词,用以表述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行动。珠玑巷南迁移民就是成功的殖民行动,从宋代到元朝,珠玑巷地区移民源源不断地向以珠三角为主的岭南各地迁徙。

南雄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主要族姓的祖居地。《广东通志》载:“相传广州诸旺族俱发源于此(珠玑巷)”。据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所载,有家谱族谱可查,先后在南雄珠玑巷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有76姓,166族。又据《南雄珠玑巷人南迁氏族谱、志选集》所载,还有27姓,31族,合计为103姓,197族。分布情况如下:

南海23姓,38族。

番禺9姓,15族。

顺德17姓,19族。

新会20姓,32族。

中山36姓,54族。

东莞22姓,26族。

高要28姓,63族。

台山10姓,11族。

开平16姓,20族。[3]

【注释】

[1](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会筹委会编:《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史话》,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3]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会筹委会编:《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史话》,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