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发展能力与精神慰藉功能

家庭发展能力与精神慰藉功能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慰藉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侧重于精神层面。总体而言,精神慰藉功能的正常运转是家庭和谐幸福快乐的前提。

家庭发展能力与精神慰藉功能

精神慰藉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侧重于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三个部分。第一,家庭成员间需要形成相对统一的生活基本共识,这可以理解为家庭成员间树立较为统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处理家庭日常事务时,成员需要进行彼此交流并达成一致的观点;第二,在面对生活中的大悲大喜时,成员间可以进行承担或者分享,当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家庭成员进行疏导指点甚至仅仅充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当一个人获得成功或者遇到惊喜时可以向其他家庭成员马上分享或者进行庆祝,这种精神慰藉主要体现在突发事件;第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物质层面需求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往往会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在家庭中主要表现在生活娱乐活动中,家庭成员在娱乐活动中可以舒缓紧张工作引起的焦虑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总体而言,精神慰藉功能的正常运转是家庭和谐幸福快乐的前提。本文从以下三个维度对精神慰藉功能进行数据描述:家庭结构的完整度,主要通过在法律层面已婚家庭目前的婚姻状态和丧偶家庭的比例,反映家庭对其成员在精神层面所可能获得的家庭关注和慰藉;

家庭成员集体生活度,考虑到即使家庭结构完整但家庭成员存在异居情况,因而以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情况为依据,通过分析外出务工家庭的占比以及他们最终返乡的数量比例,反映农户对于家庭或者回归家庭的期望;

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成员在闲暇时间的分配是反映家庭集体娱乐活动的重要角度,这里采用农户闲暇安排来了解农户家庭如何进行精神娱乐活动,讨论在时间自由的前提下农户所拥有的娱乐活动。

1.是否存在离异或丧偶是了解其家庭精神慰藉情况的最客观指标,如图2-9 所示。已婚人员的调查数据显示,99% 的家庭表示过着正常的夫妻生活,只有1%(共11人)的家庭为单亲家庭或成员中有离异经历的家庭。以上数据表明,绝大部分成员认可并倾向于夫妻之间相互扶持的家庭生活,夫妻之间在婚姻观、价值观等方面基本趋同,在生活中他们需要并且乐于伴侣的倾听与陪伴。

图2-9 受访者婚姻状况比例图(www.xing528.com)

2.长期留守家庭不多,回流比例高。如表2-5 所示。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家庭比重为34% (348 户),其中目前仍然在外打工的比重仅为4% ,曾经外出但现在已经返回的比重为30% 。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在有过外出务工经历的348 户家庭中,主要以年龄低于40 岁的青壮年为主,占比近80% ,超过40 岁还在外打工的农户家庭仅占3% ,这说明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当地人普遍接受的生活工作模式,但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返回家乡。

表2-5 受访者外出务工情况比例表

在对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所在地的调查中发现,在本县外工作的农户比例高达67% ,在省外的农户比例近一半,这和当地产业发展滞后,就业机会少有关。

3.娱乐活动较少,主要集中于家庭内部休闲。如图2-10 所示。对当地村民空闲时间的意愿进行调查时,有59% (共604 人)的村民表示当农闲或者家务较少时,第一选择是与家人或邻居聊天打牌,19% (共197 人)的村民第一选择是外出务工,不超过总家庭数的1% (共4 人)选择上网或打游戏;在农闲和家务较少时村民第二意愿分析中发现,当地村民有39% (共401 人)选择与家人或邻居打牌,有35% (共361人)选择制作手工艺副业补贴家用,有20%选择外出务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