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法实务:情境训练认定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实务:情境训练认定民事法律关系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某则要求李某解除与钱某的房屋买卖合同,将房屋卖给自己。学生分组,每组4~6人,分别扮演王某、李某、张某和钱某,根据案情模拟他们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产生争议以及解决争议的过程。训练步骤步骤1.确认民事法律关系。判断各个民事法律关系中对应的主体各享有何种民事权利、承担何种民事义务。分别列出钱某、张某各自的主张及可能涉及的法律依据,判断李某和王某可能作出的回应。

民法实务:情境训练认定民事法律关系

情境案例

王某移居国外,在出国前将其房屋出租给张某居住,租期5年,并委托其好友李某代管房屋,负责收取租金和房屋的维护维修工作。4年后,李某考虑到王某长期居留国外,就以业主的身份将该房屋出售给钱某,价款650万元,双方约定房屋买卖合同成立即支付50%的价款,3个月后办理过户手续,办完手续再支付剩余的50%价款。钱某支付完一半价款后要求张某搬出,遭张某拒绝。张某认为租期未满,谁也不能叫他搬走;而且他作为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提出要以680万元购买该房屋,并准备联系王某。此时钱某才知道该房屋属王某所有。

钱某找李某理论,要求其交房,并称其是因为要结婚才购房,如果交易不成将影响婚期。张某则要求李某解除与钱某的房屋买卖合同,将房屋卖给自己。李某称该房屋卖给谁由王某决定。

训练目标

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掌握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条件,能够正确判断不同社会关系的法律性质,准确归纳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形成解决民事争议的正确思路。

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准确判断各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列明全部相关的民事法律事实。

(2)正确判断相关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对当事人的争议作出正确处理。

训练方法

1.课堂讨论。针对案例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进行探讨、论证,教师进行辅导、点评。

2.角色模拟。学生分组,每组4~6人,分别扮演王某、李某、张某和钱某,根据案情模拟他们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产生争议以及解决争议的过程。

训练步骤

步骤1.确认民事法律关系。确定案例中有哪些民事主体,各个主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民事法律关系,各个民事法律关系分别是由哪些民事法律事实引起的。

步骤2.明确各个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判断各个民事法律关系中对应的主体各享有何种民事权利、承担何种民事义务。(www.xing528.com)

步骤3.归纳各方当事人的主张。分别列出钱某、张某各自的主张及可能涉及的法律依据,判断李某和王某可能作出的回应。

步骤4.解决争议。为解决纠纷提出相应的方法和途径,确定争议房屋的归属。

拓展阅读

1.[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申卫星:“溯源求本道‘权利’”,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5期。

3.易军:“民法公平原则新诠”,载《法学家》2012年第4期。

4.黄诗怡:“人人贷模式下各方主体民事法律关系探究”,载《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19期。

5.石水元:“论绿色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载《法制博览》2018年第3期。

6.张文显:“民法典的中国故事和中国法理”,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5期。

【注释】

[1]参见苏号朋:《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2]杨立新:“快餐店旁经营花圈影响他人生意被判赔偿——析妨害经营的侵权行为”,载《检察日报》2004年2月16日,第4版。

[3]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编著:《民法典总则编条文理解与司法适用》,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192~19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