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楚辞》与《离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对比

探究《楚辞》与《离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对比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究活动比较阅读将《诗经》与《离骚》中的诗句进行对比,组织和启发学生探究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流派的同异处,以便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有意识地去体味和体验它们各自的艺术魅力。B.《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C.《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品,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探究《楚辞》与《离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对比

楚辞》中的感情或炽热、激越、昂扬,或缠绵、细腻、深沉;同时诗中有了“我”,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有了个性,诗的生命也就充满了内质与魅力,直指向我们的心灵深处,给我们带来感动、眼泪、欢喜、惆怅。屈原的笔有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他将充满原始意味的神巫故事、寓言神话引来了,他将楚人的俗语鄙语、淫祀巫风引来了,它们化作神秘的气氛,浪漫的情调,幽雅的韵致,绮丽的色彩、迷狂的激情点染着《楚辞》;他又引来天地万物驱谴比兴,他用兰花香草、荷衣蓉裳来象征自己品格之纯洁高尚,他将群小党人比作萧艾臭草、恶禽秽物。这一切的特色,专家们往往称之为浪漫主义

探究活动

比较阅读

将《诗经》与《离骚》中的(或者使用课外读本中《涉江》一课作例更好)诗句进行对比,组织和启发学生探究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流派的同异处,以便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有意识地去体味和体验它们各自的艺术魅力。

习题精选

(一)

阅读《渔父》完成后面的练习。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

渔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___________

3.渔父以“沧浪之水”的比喻,说明___________

4.对屈原和渔父的一番对话,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

5.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当的两项是( )

A.“颜色”、“形容”都是古今异义

B.“何故”、“是以”两个短语在词序上特点相同

C.“于物”、“见放”中“于”“见”都表被动

D.文中两个“乎”,在意义用法不相同

E.“察察”、“汶汶”、“皎皎”三个叠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全相同

参考答案:

1、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凝滞于物不能与世推移

2、人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稳

3、人不能凝滞于物,而应与世推移。

4、答案略(www.xing528.com)

5、B、E

(二)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曾担任过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

B.《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C.《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品,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D.后世将一种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体称之为“楚辞体”或“骚体”。

(2)为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注音并写出它的意义

①既替余以蕙纕( )兮②又申之以揽茝( )③集芙蓉以为裳( )

④高余冠之岌岌( )兮⑤謇朝谇( )而夕替⑥宁溘( )死以流亡兮

⑦余虽好修姱( )以鞿羁兮⑧岂余心之可惩( )

(3)对“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理解不妥的一项是

A.诗人情感逐渐高昂,他明知自己处境艰难,但情愿突然死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B.诗人情感逐渐高昂,以至这节的末尾加上一个“也”字来强调自己不屈服的思想。

C.诗人虽遭“众女疾”,虽“独穷困”,但也不愿改变自己而宁愿突然死去。再一次表示他意志坚强。

D.这里诗人不善与人交往而造成的孤独“不忍为此态”,是说他自己不忍心看到自己这种状态。

(4)阅读屈原《涉江》最后一节,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朝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A.乐章尾声叫做“乱”,这里用“乱”一词,表明是总结全篇的思想内容。

B.诗中的“鸾鸟凤凰”、“露申辛夷”均比喻贤能之士;而“燕雀乌鹊”、“腥臊”则是比喻那些小人。

C.诗中“死林薄兮”和“芳不得薄兮”的两个“薄”字的用法和意义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名词,解释为“地方”;后者是动词,解释为“迫近”。

D.“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这句诗的意思是:怀抱着忠诚不合于众,因而失意,我将忽然远行了。

参考答案:

(1)B(2)略(3)D(4)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