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屈原作品《离骚》的意义与特点

屈原作品《离骚》的意义与特点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共23篇。2.作品知识楚怀王三十九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离骚》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购岛”闹剧始作俑者东京都知事石原宣布辞职并着手组建新党。

屈原作品《离骚》的意义与特点

要点展播

一、字词

1.字音

(yì) 孟(zōu) (kuí) (zhào)

(yù) 搴阰(qiān pí)

2.通假字

(1)肇余以嘉名 同“赐”,赐给

(2)扈江离与芷兮 同“僻”,幽僻,荒远

(3)来吾夫先路 同“导”,引导

3.词类活用

(1)余曰正则兮 名词作动词,取名

(2)余曰灵均 名词作动词,取表字

(3)朝搴阰之木兰兮,揽洲之宿莽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傍晚

(4)纫秋兰以为动词作名词,佩带在身上的饰物

(5)不抚壮而弃形容词作名词,秽恶之行

(6)纷吾既有此内兮 形容词作名词,美德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楚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共23篇。

2.作品知识

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无情地揭露和斥责了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引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学习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三、主题思想

选文中作者叙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生辰名字,以及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起来,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积极追求。

四、写作特色

1.具有深刻现实性和积极浪漫主义。《离骚》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它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把诗人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具有浪漫主义特质。

2.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离骚》“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段,《离骚》则在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来表现它的内容。

3.一方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方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既有利于包含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一章,字数不多,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

难点聚焦

理解屈原诗中表达的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

热点演练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zhèn) 险(yì) (dān)殃

B.败(jí) (jūn)桂 搴阰(jiǎn pí)

C.(zhào) 孟(zōu) (guí)

D.苗(yì) (yù) (jié)纣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那一年,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我们艰难跋涉;那一年,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我们激情飞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日本“购岛”闹剧始作俑者东京都知事石原宣布辞职并着手组建新党。作为一个老牌右翼分子,他的每一次政治“噱头”都是为了迎合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

B.山东省摄影家协会组织专业摄影工作者,奔赴泰安徂徕山森林公园采风,大家一下车便忙着捕风捉影,用镜头记录下秀美的湖光山色。

C.汉文帝刘恒以仁孝闻名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D.关于诗圣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此事也折射出国人漠不关心传统文化的心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上海召开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举办的“先秦诸子暨《子藏》学术研究会”上,我们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运动

B.由于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一再重复上演,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享受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是否过于依赖手机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交往?

C.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活动在莫斯科拉开帷幕,中国代表团的精彩演出赢得全场俄罗斯观众的热烈掌声,对这次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给予很高评价。

D.会议指出,地方党委制度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组织制度基础,完善这项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www.xing528.com)

5.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到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

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B.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国内高校唯一的,专门的,独立的出版科学教育研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今天成立。

B.《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练、生动。

C.屈原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容丰富的《骚体诗》。

D.好书,静中见生气;妙书,轻松间出风情;奇书,奔突之间现神采。

7.下列各句中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前八句诗人自述了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表现了诗人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B.“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写出了诗人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品行。

C.诗人深感时不我待,借以慨叹时光飞逝,引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D.最后两节用“美人”比喻诗人自己,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1题。

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9.诗人以自序的笔法首先追溯自己家世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离骚》中作者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那么,“香草”、“美人”、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乘骐骥”等分别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屈原的作品《国殇》,完成12—14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操吴戈兮犀甲 被:穿着

B.余阵兮躐余行 凌:侵犯

C.玉枹兮击鸣鼓 援:拿起

D.首身离兮心不惩:惩罚

13.下列各项中,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浪漫主义笔调,极赞爱国战士战死而英灵不灭,精神威武,仍是群鬼中的英雄

B.该诗分两部分,开头至“严杀尽兮弃原野”为第一部分,是写短兵相接的惨烈战斗场面;第二部分是作者对阵亡战士的悼念和歌颂。

C.屈原以深厚的感情、崇高的敬意来悼念、歌颂阵亡的战士,从而流露出屈原对自己祖国诚挚的热爱之情。因为只有对祖国爱得深切,才能对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战士表现出如此热爱、崇敬的思想感情。

D.《国殇》与课文《离骚(节选)》一样,具有刚健、质朴,意气昂扬的风格。

14.用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描绘了楚军将士英武的外貌。

(2)“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表现了楚军在箭如雨下的激战中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气概。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歌颂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表达了对烈士的钦佩与悼念。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突出地赞颂了楚国将士虽死犹生,精神不死,浩气长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