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炼丹术意外成果揭秘,解密中国科技史

炼丹术意外成果揭秘,解密中国科技史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周易,二是黄老,三是炼丹。《抱朴子·内篇》是炼丹术典籍中的又一代表作。葛洪极其推崇炼丹术,认为服食金丹是修仙学道的至高大法。通过多种药物的配合炼制,或许可以减少丹药中的某些有毒成分带来的危害。炼丹术在中国古代延续了2000多年,大量的人因痴迷于丹药而中毒丧命。然而,炼丹术也并非毫无正面意义。

炼丹术意外成果揭秘,解密中国科技史

中国古代炼丹术的著作很多,但是早期的著述大多已经散失,只留下名字和其中的一些只言片语,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早期典籍只有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又名《参同契》)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到了唐宋,炼丹家虽然更多了,但他们隐姓埋名,独自炼丹,不愿在著述中留下真实姓名,因此很难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书中阐明了炼丹的原理和方法

大部分炼丹术典籍可读性很差,书中记述的具体配方和操作方法至今我们难以弄清。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炼丹术在中国属于最玄奥、最隐秘的学问,一般不会公之于众,王公贵胄欲学习炼丹术都要付出重金。为了保持炼丹知识的神秘性,炼丹典籍中编造了大量的隐名和行话来对应具体药物以及操作术语,如“姹女”“婴儿”等,这些隐名的真实含义只在师徒之间传授,一般人根本读不懂。第二,由于炼丹术师承不同,炼丹家之间也很少有沟通,故而同一隐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著作中可能代表不同的东西,这就更增加了研究的难度。第三,中国炼丹术典籍的作者有相当一部分文化水平比较低,因此写作的丹经语言比较拙劣,文字错讹也比比皆是,传抄更增加了疏漏和错误

在传世的炼丹术典籍中,《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炼丹术著作。《周易参同契》被道教人士奉为“万古丹经王”,清代朱元育评价此书“实为丹经之祖,诸真命脉”。该书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魏伯阳的具体生平事迹在正史中无记载,据葛洪的《神仙传》中描述,魏伯阳出身高贵,生性喜好道术,不愿意当官,当时的人没有谁知道他来自何处。

据考证,太极图始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

在《周易参同契》的书名里,“参”实质上是“三”的意思。何为三?一是周易,二是黄老,三是炼丹。其中的“黄老”指的是黄帝老子之术。按《周易参同契》的说法,三者同源,本出一门。《周易参同契》的总体思想就是用《易经》的卦象学说来规范炼丹过程中的火候,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和指导炼丹过程中的药物选择和炼制。

《抱朴子·内篇》是炼丹术典籍中的又一代表作。作者葛洪为东晋人,他学识渊博,曾拜炼丹大师郑隐、鲍静等人为师,先后在江苏马迹山、广东浮罗山等地炼丹。

明代郭诩绘《葛仙吐火图》,传说葛洪有神异功能,能在冬天吐火取暖

《抱朴子·内篇》中的“抱朴”源于《老子》中的语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由此可见炼丹术与道教思想的关系。葛洪极其推崇炼丹术,认为服食金丹是修仙学道的至高大法。他在著作中写道,曾经遍阅养性长生之书,这些书中无不认为“还丹”和“金液”是最重要的,是修仙的至高境界。如果服此尚不能成仙,则古来就没有仙人了。

雷公炮炙论》和《抱朴子》,旁边是药铲和朱砂

虽然葛洪自己也炼丹并长期服食仙丹,但葛洪活了80岁,这在古人中显然可以算是长寿了。为什么服食和炼制丹药没有影响葛洪的身体健康呢?这当中的原因我们难以得知。或许是因为葛洪不仅是炼丹家,同时也是医生,通晓中医治病之学与养生之道。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是古代著名的中医临床急救著作。

炼丹术的核心理论取自神仙说和道家学说,同时以传统的周易八卦、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学说相辅助,构成了它特有的理论体系。炼丹术的主要理论有“假求外物以自坚固”的神丹观,有阴阳相制、五行相配的合药观,有“仿天地造化”的控时观等。

“假求外物以自坚固”的神丹观,就是挑选自然界中长久存在、不易腐烂的物质来炼药,希望通过食用,让人体能吸收它们坚固抗腐蚀的特性,进而达到使肉身不老不死、禁御病害的境界。(www.xing528.com)

譬如,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中建议食用黄金,因为“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草木这些东西一埋便腐,一煮即烂,一烧就焦,草木自己都不能长生,又怎能赋予人长生不死的特性呢?这种将金石等坚固之物与人体的生理机能相比,认为物性可以转移的观点,是一种朴素的自然观

葛洪炼制的丹药和炼丹用的原料:矾石、硝石、雄黄、磁石、雌黄、云母和锡

阴阳相制、五行相配的合药观,就是在炼制大丹药时要力求使阴阳、五行各元素相配,才能达到和谐、圆满的药力。这一理论虽然主要是自然神秘主义,但也有些科学道理,与中药药方“君臣佐使”的配药理念有共通之处。

通过多种药物的配合炼制,或许可以减少丹药中的某些有毒成分带来的危害。《太清石壁记》就论证了铅、汞有毒,须配合使用,并佐以黄白、醋、硇(读náo)砂等物才能炼制服用,否则“俗人不解”,“服即杀人”。

“仿天地造化”的控时观,是说炼丹的丹房、丹鼎要仿天地造化而建造。以鼎象征天地人三才,上为天,开九窍,象征九星;中为人,开十二门,象征十二时辰;下为地,开八大,象征八风。这样,“一鼎可藏龙与虎,方知宇宙在其中”,在这人造的炉鼎小宇宙里,造化的时间便可以由人来掌控,一日的运炼可以代替一年的造化。

炼丹术在中国古代延续了2000多年,大量的人因痴迷于丹药而中毒丧命。然而,炼丹术也并非毫无正面意义。

首先,炼丹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多种无机矿物的药性的了解,客观上扩展了传统中医药物的范围。

其次,炼丹术士在丹房里的大量实验积累了许多科学经验与化学知识,如1500多年前陶弘景记载了通过火焰的颜色来鉴别硝酸钾的方法,可以看作是发现焰色反应的先驱。

另外,炼丹术的实验丰富和优化了金属冶炼的手段,如早在东晋时期炼丹家葛洪就发现了铜铁置换现象,为湿法炼铜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最后,中国人通过炼丹实验还发明了火药,从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本章执笔:李月白博士

中外科学技术对照大事年表

远古到1911年)

化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