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驱动生态治理,中国气象灾害史

科技驱动生态治理,中国气象灾害史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行山区造林不易。但是,太行山区人民坚持科技创新,强化后期管护,昔日不能造林的禁地,而今已是郁郁葱葱;过去黄土漫卷的岩壁,现在已是绿意盎然。立地条件较差,造林难,成活更难。太行山立地条件差,幼苗生长慢,抗干旱和抗鼠兔害的能力弱,造林后前3年需要不断补植补造,8~10年内需要封山禁牧。[4]朱教君、郑晓:《关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基于40年建设综合评估结果》,《生态学杂志》2019年第5期。

科技驱动生态治理,中国气象灾害史

太行山区造林不易。土壤瘠薄,裸岩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土层厚度不足30厘米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30%,造林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太行山区人民坚持科技创新,强化后期管护,昔日不能造林的禁地,而今已是郁郁葱葱;过去黄土漫卷的岩壁,现在已是绿意盎然。

立地条件较差,造林难,成活更难。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成果,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采用了爆破、鱼鳞坑、水平沟、石坝梯田等多形式整地技术,运用了就地育苗就地栽、大容器育苗、抗旱造林、丘陵区干果经济林营造技术等,一大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造林成效不断提高,打破了干旱阳坡及困难立地造林的禁区

太行山立地条件差,幼苗生长慢,抗干旱和抗鼠兔害的能力弱,造林后前3年需要不断补植补造,8~10年内需要封山禁牧。为呵护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各地采取“工程补一点、政府挤一点、集体拿一点”的办法筹措管护人员的工资,落实管护责任。

太行山区仍有大面积可造林地需要绿化,继续扎实推进太行山绿化三期工程,重任依然在肩。

【注释】

[1]《缔造巍峨绿色万里长城 书写生态文明宏图巨制》,《中国绿色时报》2018年11月30日第2版。(www.xing528.com)

[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8页。

[3]《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国人大网,2000年12月23日。

[4]朱教君、郑晓:《关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基于40年建设综合评估结果》,《生态学杂志》2019年第5期。

[5]黄俊毅:《共和国的故事·兴林记》,《经济日报》2019年9月24日。

[6]顾仲阳等:《这项大工程 改变太行山》,《人民日报》2019年4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